南昌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大中科院稀土研究院材料与化工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南昌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在暑假期间,我并未专注于复习政治,而是试图建立一些感性认识。到了9月下旬,我才启动政治复习,每日投入约一小时阅读大纲解析。10月,我将学习时间增加到每天一个半小时至两小时,星期二会稍微多些,因为那天上午有课程,所以利用政治学习来调节。这个月的重点仍是大纲解析,并配以1000题练习。进入11月,我每天留出两小时给政治,早晨用来记忆风中劲草,持续完成1000题,同时了解形势与政策。如果时间允许,我会再做一遍1000题。此时,肖8问世,我便通过做选择题来检验复习进度,不断弥补不足。12月是冲刺阶段,我增加了政治的学习时间,主攻肖8和肖4,也看了看20天20题,市面上的各种模拟题只要有空我就尝试。对我而言,政治是一门兼具趣味性和放松性的学科,我没有感到乏味,反而觉得复习得相当顺利。
考研数学方面:
从备考初期我就着手学习数学,毕竟它在所有科目中占据首要地位。起初我没有直接看书,而是反复做了课后习题大概三次(后来发现这些题目都是经典之作)。高等数学部分,我依赖于复习全书,直到大约十月底,我才转向真题训练。我做了几套真题,感觉除了2016年那份较为困难之外,其他都不算太难,所以就没有过于深入研究。接下来就是模拟试题阶段,包括400题、八套卷、四套卷以及李永乐的模拟题集。我都一一尝试,这个过程让我备受挫折,能在真题中取得140分,在模拟题中拿到120分已属不易。然而,模拟题的价值在于其命题思路,因为说不定考试时就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分数反倒是其次的考虑。如果给这些模拟题做个排名,我会说李林的最好(可惜我没来得及做),其次是李永乐的,接着是四套卷和八套卷,最后是400题。总体来说,我觉得400题的质量不太理想。但我推荐大家尽量抽时间多做一些数学题,真题不需要做很多遍,重点是要多次回顾错题。模拟题可能包含未来的考题,因此不容忽视。数学的学习关键就是大量做题!初期我建议使用复习全书,这本书多读几遍,每次都会有新的领悟。
考研英语方面:
关于写作,我想强调的是,如果你在这方面有所欠缺,那么最好即刻开始提升,不必急于求成,可以从每天构建一句句子开始。广泛阅读优秀的范文,不断操练,并及时反思总结。对于那些号称“万能”的模板,应持谨慎态度,避免过度依赖。一篇好的作文应该(1)确保语法、拼写和标点无误,词汇运用得体;(2)遵守特定文体的要求;(3)布局谋篇合理,保证内容连贯一致;(4)依据写作目标和预期读者,适当地选择语言风格和语域。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基础课程,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在复习初期,我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力学部分,要理解牛顿三定律,掌握质点、刚体的动力学问题;热学则需理解分子运动理论和热力学基本原理;电磁学中,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要深入理解电场、磁场的概念及相互作用;光学主要涉及波动光学和粒子光学,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量子力学虽然抽象,但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是关键。
对每个章节,我都建议先通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做课后习题进行巩固。特别是对复杂的问题,我会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加深理解。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MIT开放课程、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视频教程,它们用生动的方式解释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
在复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例如,我经常凭绘制图表来帮助理解物理过程,或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加深记忆。定期自我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进行实战演练,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有帮助。我参加了一个学习小组,定期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各自的理解,这种互动使我对很多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困难时,要有耐心,自己能克服。即使遇到不理解的内容,也不要急于求成,是多花时间去钻研,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