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印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印刷印刷与包装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北京印刷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在10月1日按时启动了政治复习,首先仔细阅读了一遍政治教材,但未进行习题练习。完成初次阅读后,我着手解答2000题集,每完成一小部分便核对答案,并对错误之处做好标记(值得一提的是,肖秀荣的2000题答案位于题目下方,既有便利也有干扰,我个人推荐首次做题时用一张纸遮住,以便错题能深入理解注释。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已无暇逐一深究每个题目,只能依赖记忆了)。进入12月,我发现之前学的知识点大多遗忘,于是重新浏览了一遍教材,并再次回顾了2000题,这样基本上就进入了备考的尾声。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不是高分,但是还是想多讲讲。用的资料:数学考纲,课本,二李全书,李正元的真题,660、400题以及合工大模拟卷。资料不多,毕竟数学资料贵精不贵多,关键是自己下笔多做两遍。具体时间安排就不赘述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按自己的进度安排。但是强烈建议开始复习数学的时候做一个整体计划,然后根据实际进度安排到每天即可。第一遍做全书的时候感觉都不会做也不要慌,正常现象。660这本书我强烈推荐,虽然我磨蹭了两个月才做完,但是做完以后我再刷第二遍全书的时候能做百分之七八十的题了。套题我是:五套试卷为一周期,3套真题2套模拟,这样会有难度区分;十天一周期,一天做套题,第二天订正外加复习以前的错题。但我这人呢非常粗心,题目数据能看错,计算也是小错误不断,导致真题模拟也经常上不了130,那时候还是有点急的,因为我的目标就是130+。但是考场上仔仔细细做下来的结果也还可以。所以大家平常不要太在意模拟成绩,没必要和别人去对比,只要认真总结错误争取下次不犯就好。时刻记得最后一次的考试才是你的分数。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一定一定要研究透真题!学长学姐的经验都是不要太早做真题,免得后期没题可做。我是从五月底开始接触真题阅读的,先开始的是05-12年阅读,每天两篇,然后把相应的生词摘录出来记忆,同时也把该单词出现的句子相应写出来,以便更好理解单词在句中的意思。一轮阅读只是为了熟悉一下手感,了解真题阅读理解的难度。这八年阅读做完之后,不想进度太快,就把97-04年的阅读快速做了一遍,同时摘录生词,没太注重正确率,毕竟和近几年出题套路还是不太一样的。然后就到了七月中旬,我开始05-12年的二轮真题阅读研究。第二轮阅读我过的很细。一天做四篇阅读,然后接下来四天每天研究一篇,看黄皮书讲解。因为时间比较充足,我把每个阅读的文本全部打印了两份,一份是调好间距,用来逐字逐句手写翻译,然后对照黄皮书的讲解,在我的打印文本中做笔记,并定期复习。另一份就是正常文本,把题目做归类,剪下来粘贴在笔记本上,并把每道题目在文章中的出处也剪下来相应地粘贴在旁边。这项任务工程量很大,很麻烦,一天只能完成一篇阅读,但是为我日后复习真题提供了很大很大帮助。时间不充足的同学还是不要用这种方法啦!暑假期间完成了这项巨大工程,对考研英语阅读套路有了很深的理解。10月份-11月份上旬我把05-12年真题又过了一遍,这时我二轮时的打印文本和真题笔记本就发挥了很大作用。11月中旬到12上旬我打印出英语答题纸,利用每周六下午两点到五点,把13-19年真题做了全真模拟,并像之前一样研究真题,并做题型归类整理,只是删去了手译这一环节。剩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在反复看做过的真题阅读笔记及错题,并且把难度比较大的阅读整理出来重点关注。算下来05-19年的真题阅读我一共过了四五遍吧,摘录出来的真题词汇也按照记忆法背了好几轮。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并掌握材料的基本性质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了解材料的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等)和化学性能(如耐腐蚀性、抗氧化性等),以及这些性能如何影响其实际应用。深入理解晶体结构、相图和材料的形成过程,对预测和控制材料的性能至关重要。
热处理和加工工艺的学习不容忽视。材料的性能往往凭不同的制备和处理技术来改变,比如金属的铸造、锻造、焊接,聚合物的成型等。熟悉各种工艺流程,理解它们如何影响微观结构进影响宏观性能,这是材料科学基础的重要部分。
再者,材料的失效分析也是需重点研究的内容。凭学习疲劳、蠕变、断裂力学等知识,预测和防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对保证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实际意义。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最好的策略。理论知识要理解透彻,不能死记硬背;,定期复习巩固,形成知识网络;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多地参与实验,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这样既能加深理解,也能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好教材、参考书和网络资源,例如阅读经典的教科书,查阅最新的科研论文,参加在线讨论论坛,这些都是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与导师和同学的交流也很重要,他们的见解可能会给你带来新的启示。
在准备这个科目时,我会设定每天的学习目标,坚持做题,定期自我测试,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保持好的心态,自己,持之以恒,你会发现,看似复杂的材料科学基础其实变得清晰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