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金融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金融考研复习知识重点与经验

北京大学金融考研经验与复习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理论精要》(通称“红宝书”),内容丰富至极,满页文字密集,无明显重点,却构成了基础知识的核心。《风吹劲草》三部曲,出自民间作者之手,品质尚佳,然而其中涉及的深度探讨在实际考试中几乎不会出现。对于文科生自不用说,理科生面对政治题也不应过分执着,以免浪费精力。此书以简洁明了的方式突出考点,并用色彩区分,利于速记,是短期冲刺的理想助手;它包含大量侧重细节的单项选择题。《最后四套题》出自肖秀荣老先生之手,他曾长期担任出题小组成员,预测精准无误。他的试题集是必备的。至于《时事政治》,原书名我已忘却,仅是个小册子。我只浏览了四分之一,而《风中劲草》的知识点则复习了两到三遍,做了一部分习题,但对于最后四套题,我深入研磨多次。在政治科目上,分数损失往往源于选择题,想要提升几分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政治的琐碎知识点繁杂不堪,耗时巨大,实在不划算。
考研数学方面:
我将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阶段从2月底持续至6月底,主要任务是研读教材并完成课后练习,以深入理解基础理论、公式、技巧及知识点。次阶段为7月20日至9月20日,期间我专注于李永乐的全书,这里想分享的是,复习切勿贪快,因为质量远胜于速度,考试测试的是你的掌握程度而非复习时长。第三阶段在9月底到10月底,重温全书并再次演练,侧重解决上一轮复习中遇到的困难点和盲区。进入11月初到12月初,我会每隔两天安排一套历年试题,确保全面检查知识漏洞。接着,在12月初到月中的一周半时间里,通过大量模拟题来提升解题速度。最后的半个月,快速浏览一遍教科书,务必留意每个细微之处,如课后习题的推论或公式,同时保持每日做些数学题以维持手感。数学在考研中占据关键地位,同时也是压力所在,如果你的数学基础薄弱,选择学校时务必谨慎考虑。
考研英语方面:
从四月起,我投入了英语复习,通过朱伟老师的恋恋有词来学习,每学完一单元就熟记相应的一单元单词,同时研习何凯文的长难句教程。接着,我开始了阅读理解的训练。有些同学倾向于先做模拟题,把真题保留到后期,但我认为这不是最佳策略。模拟题的命题风格与真题存在显著差异,甚至部分模拟题包含超出考试范围的词汇。因此,真题应自始至终贯穿整个备考过程,并处于核心位置。五月,我开始接触真题,大约重复练习了三次,用到了两份不同的真题资料。初期,我专注于考研真相中的阅读理解,每天一篇,从1997年起一直做到2005年。我会定时完成题目,再亲手翻译全文。在我看来,如果时间充足,手动翻译是一种极佳的学习手段。翻译后,我会对比答案,逐句比对。同时,每一个选择项我都仔细剖析,识别错误选项的陷阱,并做好详尽的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金融学综合,它涵盖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理论以及金融市场等多个领域。这需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在宏观经济学部分,理解并掌握经济周期、经济增长、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至关重要。微观经济学则侧重于市场结构、消费者行为和企业决策,这部分需深入理解供求模型,价格机制等核心概念。
金融理论包括了资产定价、投资组合理论、风险管理等内容。这里,理解有效市场假说、CAPM模型、APT模型以及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等基本理论是非常重要的。要熟悉各种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期货、期权等,以及它们的特性与功能。
再者,金融市场部分,需了解全球主要的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以及这些市场的运作机制。金融机构的角色,如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等,及其业务模式也是考察的重点。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是最基础的。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内在的逻辑结构,凭构建思维导图,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定期做题和模拟考试是提升解题能力的关键,这不仅能检验理解程度,还能适应考试的节奏和压力。
阅读经典的金融学教材和研究论文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等,这些书籍能帮助深入理解理论,最新的学术论文则把握金融学的前沿动态。
不要忽视案例分析。凭分析实际的金融事件,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例如,你尝试分析金融危机的原因,或者探讨某个公司的财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