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西大经济管理学院国民经济学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西南大学国民经济学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今年我紧紧跟随肖老师的步伐,购买了他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但假如你的政治复习起步像我这样迟,其实不必一开始就啃《精讲精练》,因为它真的太厚重了。我每天都在翻阅,直到11月才勉强完成第一轮,而之前学过的内容几乎忘光。更夸张的是,我在11月和12月还反复读了三次,真是折磨人。《精讲精练》通常在四五月份出版,那时若已决定考研,就可以入手了,因为内容详尽全面。我个人特别喜欢近代史部分,一口气就读完了,记忆犹新;毛泽东思想概论相对枯燥,建议自行整理关键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最为简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则需要深入理解;至于形势与政策部分,可以留到最后,用肖八和肖四来应对,毕竟分数有限(不得不提,肖四是绝对的神器!一定要买!一定要做!一定要背!考前即使熬夜也要背完!它精准预测了五道大题)。无需急于练习大题,专心做好《1000题》和肖八的选择题,大题的部分学习一下答题技巧就好。最后阶段,拼命背诵肖四的大题就行(我自己大约在考前10天才开始准备大题,当时毫无头绪,后来全靠背肖四)。
考研数学方面:
从七月起,务必启动全面复习!我对某些人的观念不太感冒,他们强调反复阅读某本书或刷了多少次题。数学不是光看就能掌握的,必须亲自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坚决避免查阅答案!我总共对全书进行了三次演练,初次尝试可能会感到缓慢艰难,很多问题都解答不出,但这无妨,你应该做好标记,以便下次能迅速定位未解的难题和知识盲点。标记具有关键意义,它影响你的后续复习规划。例如,打上√代表完全不懂,?表示因粗心犯错,※则意味着你可能只掌握了部分知识或需再次温习。每一次重读都要有价值,避免重拾书本时已忘记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哪些已经熟练,这样可以为第二次复习节省时间并突出重点。第三次研读全书时,并非逐题重做,而是专注于常犯错或难以解决的题目类型,进行再练习和总结。遗憾的是,尽管如此,最后仍有少数题目未能彻底理解。完成全书的第三次梳理后,我就把它当作词典使用,遇到陌生知识点时随时查阅。最后两个月,我专心攻克李永乐的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模拟真实的考试环境,每天早晨预留三个小时,一整套一整套地做,并深入剖析不解之处,直到完全领悟。
考研英语方面:
随着夏日假期的开启,我入手了《于慧真题100篇》。相较于众人热捧的张剑系列,这本书似乎知名度稍低,但我个人对其评价极高!它将每个句子都解析得透彻无比,从语法到词汇,再到固定搭配,无一不详尽标注,令人受益匪浅。每天专心致志地学习一篇文章大约需要三个小时,但这段时间会让你感到充实而坚定!这100篇文章务必珍视,多加精读是关键。暑假期间,你也可尝试结合新题型一起操练,我个人没有严格制定计划,只是在有空时随手练习,建议你也可选购些参考书籍自行安排训练。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是核心。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例如供求曲线、边际效用、GDP、通货膨胀等,这些都是经济学的基础,需深入理解和记忆。对这些知识点,我建议多做笔记,形成自有的知识框架,并凭画图、列公式等方式加深理解。
要关注实证分析与政策应用。国民经济学不仅研究理论,更强调实际问题的解决。理解并运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是一项重要技能。例如,IS-LM模型、AD-AS模型等,都需熟练掌握并能灵活应用。这需大量练习,尝试解答历年试题,或者阅读相关学术论文,提升分析能力。
再者,经济史和经济思想史也是考察的重点。这部分内容需大量的阅读和理解,尤其是经典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和贡献,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凯恩斯的需求管理理论等。凭阅读原著或教材来深化理解。
持续关注时事经济动态。国民经济学与现实经济紧密相连,了解并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比如全球贸易、货币政策变化、经济增长趋势等,将有助于你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订阅经济类新闻网站,参与讨论论坛,提升经济敏感度。
在学习方法上,我提倡“精读+广读”。精读是指深度研读教材和参考书,把握每个知识点;广读则是广泛阅读经济学相关的文章、报告,拓宽视野。定期做题,及时复习,保持知识的新鲜感。找到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保持好的心态,这是长期备考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