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南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南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处理好选择题和记忆大题。大约在10月,遵循导师的提议,我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考研政治应用,里面有大量章节性的选择题,我前后大概做了三次。进入11月,市场上出现了各类模拟试题集,我就购买并解答了许多,比如蒋五、任四、肖八以及米鹏等人的试卷。必须记住的是,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你的总成绩,因为论述题的差距通常不会太大。从11月中旬起,我开始专心背诵大题,如肖八、肖四、肖五的答案,还包括蒋中挺的预测题全书,几乎都熟记于心。尽管最终考试中并未全部遇到原题,但答题时依然游刃有余。此外,书写清晰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考研数学方面:
去年3月份开始买了几本经典教材:同济大学的高数,清华居余马的线代,浙大的概率统计以及配套的课后题辅导册。复习方法是按章节看,边看边抄概念、公式,并且准备个本子做课后题,不懂的或不会的就摘到笔记本(抄概念的本子)上,当然做题的本子和笔记本分开。这一阶段大概花费了2个半月左右。接着就开始做《660题》,其实没有做完,只做了选择的全部和填空的一半左右吧。先提醒一下哈,做这一部分比较折磨人,因为错误率会非常的高,但要经受得住考验,毕竟这才刚刚开始。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忘掉了,但是浏览之前做过的笔记就会很快拾起。6月初到月底我停下了考研复习,准备学校的期末考试。之后7月初回家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并且每天花至少4个小时,注意一些概念的表述和灵活运用,大约20多天过完了一遍——注意要认真浏览和做题,有感想可以在旁边标注。8月15号从家里回到学校,这个时候大概到了第二遍的高数部分还未结束吧,不过这一次过线代时就着重现代讲义上的内容了。大家可以从看课本时总结的规律性的东西标注在线代讲义的相应位置的空白处,这样以后看会更加方便。其实这个时候有了之前看课本做课后题的基础,看全书并不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但知识点多,全书必须全程看,之后的看书过程可能就更顺畅,只是着重记忆一些薄弱环节,全书上的题也可只做自己标注的部分(错题或不会的地方)。10月1号国庆几天我开始做2002年以来的数学真题,这个时候老师讲的那些体系方法开始发挥作用了,做真题没有下过110分,一般早上做题下午对答案的样子。11月初我开始做400题,一天一套,上午做,下午对答案,这个过程更能发现薄弱环节。10天搞定,之前的做真题卷子就已经有了基础,所以这个过程会非常快,有明确思路的题目可以只看答题思路,大题争取自己动手算,这个时候(在之前的课本、全书、660题、400题的基础上)做题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当然准确是第一位的。花上20天再整理一下《660》上的错题,大概有十几页的A4纸吧,中间划竖线的那种。这个过程依旧比较麻烦,还是整理思路和知识点的重复记忆,到最后就看这些错题就好了。最后两天做了最近几年真题,那叫个简单呀,大概能到145以上了。但这还不是最终成绩,所以依旧要淡定。到了考场就会发现,考场上做题和平时完全是两个概念,那种状态会很不一样,速度会大大降低,所以平时的做题速度一定要提上去,说白了就是知识一定要掌握很牢。
考研英语方面:
我具备一定的英文基础,这使得复习过程可能会较为顺畅,但仍需进行充分的准备。考研英语不包含听力测试,这对许多人来说是个好消息,然而它对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显著提高,这部分占据了极大的分数比例,无疑是复习的核心。其他如新题型、完形填空、翻译等虽然各有特色和特定的解题技巧,但本质上仍离不开基本的语言知识。因此,在备考英语时,首要任务是牢固掌握词汇,包括其原意、引申义乃至生僻含义。其次,需要精通各类句子结构,我个人推荐以历年真题作为练习材料,因为它们的数量足以支持我们进行全面的复习。再者,要学会在规定的时间内高效答题,这其中需要许多策略,我建议购买一本黄皮书参考,会非常有益。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运筹学的基础理论是至关重要的。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它涉及到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网络优化等多元化的理论知识。你需花时间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因它们构成了运筹学的骨架。对每一个模型,不仅要了解其公式和解法,更要理解背后的逻辑和应用场景。例如,线性规划是如何凭图解法或单纯形法找到最优解的,动态规划又是如何处理多阶段决策问题的。
实战练习不能少。运筹学的应用性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你找一些实际案例来练习,比如生产计划、运输问题、库存控制等,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仅能帮助你巩固理论知识,还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做大量的习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这将有助于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
再者,掌握计算工具的使用。运筹学中的许多问题是需借助计算机软件求解的,如MATLAB、LINGO等。学习如何操作这些工具,并能熟练地利用它们进行建模和求解,会大大提升效率。
参加讨论和小组学习也是很有价值的。与同学一起讨论复杂的问题,帮助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解决问题,也能激发新的思考。教师的指导也很重要,他们的经验和见解往往能你豁然开朗。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设置定期的小测验或者模拟考试,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