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飞行器设计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飞行器设计考研复习要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飞行器设计考研经验与复习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七月份开始准备的,使用的是肖秀荣的全套参考资料。 很多人建议政治从九月开始准备,我并不认同。如果你有良好的自制力和学习能力,一下手就能高效率学习,九月准备的确可以。但多数人恐怕做不到,尤其对于高中是理科同学的,政治理论晦涩难懂,及早准备无疑能增加胜算,也可缓解后期专业课带来的巨大压力。 七月到九月一直在啃肖秀荣的《精讲精练》和1000题,基本是看完一章之后做一下1000题中对应的部分。由于暑假在家学习,这个过程效率很低,因此耗时较长。一遍过后基本了解了政治的脉络,但是基本没什么印象。 十月出了肖秀荣《知识点提要》,较之上一本薄很多,内容更为精华。第一时间买下并开始精读此书,读了大概三遍左右,水平明显提高。十一月使用肖秀荣最新的《考点预测(背诵版)》,是小册子,先精读,再挑重点背诵,翻看不知多少遍。里边很多论述结合习总书记的讲话进行了时代化处理,很实用。 十二月,各种模拟题。肖秀荣的八套题、四套题,任汝芬的四套题,蒋中挺的五套题,全都买来参考。个人认为任汝芬的四套题不实用,和考研出题不是一个套路。肖的八套题和蒋的五套题我只做了选择题。这里边肖的四套题水平最高。另外,时事政治选择题,我认为靠模拟题里边的这些足够了,我单独买了一本时政,感觉用处不大。 我复习的教学楼一二层都是自习室,到考研前夕很多人都站在教室外边拿着肖《四套题》的答案狂背,剩下的就靠运气和积累了。政治从9月买书,一直没作为自己的重点,因为专业课浪费的时间太多。一般都放在效率不高的时候做做题,做了一本任汝芬2,考前背了20天20题。就上考场了,感觉老师挺给面子。对答案的时候客观题错了不少,所以说主观题老师挺给面子。总结一下:政治不能决定生死,要注重投入产出比,总分才是王道。
考研数学方面:
我只说说冲刺阶段的准备吧,最重要的时间段,每天一套卷子!先做张宇的真题大全解,预计用时29天,做完第一遍后,做第二遍预计用时20天左右,然后张宇的预测8套卷,用时8天接下来,真题第三遍!不要做张宇的了,做李永乐的那本真题详解,只做06年到19年的,前面的年份不用做了。预计11天,之后张宇最后4套卷。之后合工大5套卷.
考研英语方面:
开始收集好所有的资料,例如英语张剑阅读,胡敏的语法书(可看可不看,主要是复习下英语是怎么样的),近20年英语考研真题精解。张剑的英语写作,新题型等。英语背单词看阅读,一天一篇,背单词的方法和进度一定要学习《十七天背诵GRE单词》方法,简单来说就是在半个月内背完所有单词,方法就是快速多重复,这个方法网上有的。可能一开始会觉得很难,但是坚持半个月后的英语会越来越简单的,一定要相信。单词和长难句:这是十分十分基础的东西!一定要熟悉单词、练习长难句,要给自己制定计划,暑假之前单词能撸多少遍就撸多少遍。长难句也不能忽视,对于阅读理解十分重要,尤其基础差些的更要重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力学专业综合是一门深度和广度并重的学科,涵盖了理论力学、流体力学、固体力学等多个子领域。理论力学是基础,它包括静力学、动力学和振动学三大部分。理解牛顿三定律,熟练运用质点、刚体的动力学问题解决方法是关键。掌握拉格朗日方程和哈密顿原理对深入理解和解决复杂力学问题有重要作用。
流体力学主要涉及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概念,如流体静压强、流体动力学基本方程组(Navier-Stokes方程)等。这部分需理解流体的流动性质,并能运用伯努利定理、动量定理进行计算。了解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熟悉流体力学中的重要现象,如湍流、边界层等。
再者,固体力学则关注材料的变形与应力状态。胡克定律、圣维南原理、弹性力学三大基本方程等是核心内容。要能分析杆件、梁、板壳等常见结构的受力情况,掌握应力应变分析,以及能量方法的应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1. 理论结合实践:力学不仅仅是公式和定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尝试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比如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或者分析飞行器的设计原理。
2. 数学工具的运用:力学问题往往涉及到大量的数学运算,扎实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基础至关重要。熟练运用这些工具帮你更好地理解和解题。
3. 定性和定量分析:在解决复杂问题时,学会先用定性分析把握整体,再凭定量计算得出具体结果。
4. 反复练习:力学题目常常需细致的思考和精确的计算,多做题、多反思,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5. 学习社区交流:参与力学相关的学术讨论或论坛,了解到最新的研究动态,也有助于开阔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