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化工化学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北京化工大学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对待政治复习也不能马虎,但它稍微轻松一些,可以在暑假期间开始。参加政治辅导班是个不错的选择,能有效地压缩复习时间,全面梳理政治知识点,为选择题做好充分准备。到了10月至11月,可以参与冲刺班,再次强化暑期所学,弥补遗漏之处。除了辅导班,从暑假起,可以做肖秀荣的1000题,选择题至少要做两遍,如果时间允许,三次也是个好选择。接下来,继续完成肖秀荣的八套卷和最后四套卷,这样选择题部分通常不会有太大问题。
对于政治主观题,大约在11月中旬开始背诵就足够了。此时,市场上会出现各种“最后三套卷”或“终极四套卷”。在这里,建议关注两套:首先是备受推崇的肖秀荣四套卷,几乎是每位考研者的必备;其次是任燕翔老师的最后四套卷,也值得一看。
考研数学方面:
人们常说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这话确实不假。数学考试拿高分至关重要,而且它也是耗费时间最多的科目。我认为首先应当深入研读本科教材,并完成课后习题以初步掌握知识。(在这里我想抱怨一下我的大学数学教育,过于基础的教学内容让我轻视了数学的深度,结果没能好好研读书籍,导致后来很多定理和公式记不住,即使反复阅读数学全书,依旧印象不深。)接着,你可以开始使用复习全书,市场上的选择有“二李”和“李王”的版本,我个人比较偏向于前者,但在第二年我也涉猎了后者。通读复习全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量多过几遍,实际上不需要每个细节都精通,因为有些过于复杂的题目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我在看书时遇到难题,会尝试思考片刻,如果解决不了就立刻查看答案,理解为何自己未能解答,然后熟记解题步骤。每个人的學習方法各异,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能有效吸收知识的方法。
接下来便是大量练习的阶段。我购买了许多习题集,如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题和李永乐的660题等。660题我做得最勤,两年下来至少做了四至五遍,尽管题目难度颇高,但我感到受益匪浅。坦率地说,我缺乏毅力,许多资料刚开始时充满新鲜感,但能坚持到底的寥寥无几,这是我的一大弱点,希望你们能有所不同,不论使用哪本习题集,都要全力以赴,彻底消化每一个问题,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冲刺阶段的模拟试题尤为关键,历年真题必须反复操练。我自己做真题时会在白纸上写下答案和解题思路,之后再进行修正。后期若有闲暇,多回顾几遍,觉得这种方法很有效。
考研英语方面:
另外,作文要解决速度问题,要培养自己脑子里对时间的掌握,进而培养在同样时间内能写出更多字数的能力,就练这个,别的不管。不管你每周写一篇还是写十篇,任何时候写任何东西,一定要在无干扰的环境下,专心来写,先用手表统计三到四次,看看自己在当前状况下写完需要的平均时间。假设需要35分钟,然后搞个闹钟,调30分钟闹,脑子里就绷根弦,逐渐能做到闹钟响时写得完,速度就明摆着提升了。逐渐这样一点点缩短限定自己的时间,速度的提升会变成习惯,就好办些啦。起码在现有写作水平没提高时,速度有提升。
考研专业课方面:
环境微生物学是一门融合生物学、化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生态功能及与环境污染治理的关系。在准备这门考试的过程中,我发现掌握以下几个核心概念至关重要:
1. 微生物的基本结构与生理功能:理解细菌、真菌、藻类等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繁殖过程及其在环境中的代谢活动,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
2. 环境微生物的生态角色:包括它们在物质循环(如碳、氮、硫循环)中的地位,以及在环境污染降解中的作用,比如石油污染物的生物降解。
3. 微生物的多样性与适应性:了解微生物如何在极端环境下生存,比如酸性矿湖、深海热液喷口等,并掌握相关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如分子生物学技术。
4. 微生物的环境监测与应用:熟悉各种微生物检测技术,如显微镜观察、培养法、分子标记技术等,理解微生物在污水处理、废弃物处理、生物修复等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在学习方法上,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 建立知识框架:先整体把握课程大纲,构建起从基础理论到具体应用的知识网络,逐个击破。
2. 深度阅读与笔记:精读教材,做好笔记,把复杂的生物学概念和过程用自有的语言解释清楚,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
3. 实践操作:可能的话,尝试做一些实验或者模拟操作,如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培养观察等,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4. 互动讨论:找同学一起讨论问题,甚至组织小型的学习小组,互相讲解,互相测试,这样的互动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 定期复习: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定期回顾和巩固知识是非常必要的,避免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