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物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川大电子信息学院物理学考研复习指导与经验

四川大学物理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大概是从10月份高等教育出版社《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复习的。其实大纲解析四十多万字的容量对于我来说应该只能算作是一般,但是内容稍微比较枯燥一点,而且因为文字的表述方式很相似,也比较容易记混。但是只要把第一部分的马原看过之后,毛概和中特就比较容易了,而近代史和思政几乎没有什么理解难度。这本书我当时是配合着《肖秀荣1000题》来看的,基本上是像看课本一样的看完一章就做一章的选择题,感觉效果很不错,因为有题目的考察,所以慢慢的就把握住了看书的重点(虽然会感到几乎全书皆重点)和知识点之间的差别,也就不容易记混。因为我后期几乎没有背过什么(几乎没有捧着本书去外面背半天的经历),所以我觉得看的这一遍书对我来说至关重要,我属于看书比较慢的盆友,但是看过之后记住的东西也稍微多一点,我大言不惭的把这种经历形容为“理解性记忆”并且极力推崇。故而,我觉得这两本参考书的价值非常高,曾有政治大神建议大纲解析需要看第二遍,如果有时间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这一遍过后,我又傻傻的把肖1000里面的解析题带答案全部抄了一遍,当然什么都没有记住。但是后来想想,可能潜移默化之中还是会有作用的吧。
考研数学方面:
我首先专注于复习线性代数,同步阅读教材并解答习题,这样的过程帮助我清晰了思维,让我能更深入地理解这个学科的框架。接下来,我以同样的方式处理高等数学,将课堂讲义与教科书内容相结合,自我整理笔记。在数学复习的过程中,我发现“重复”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特别是不断重做历年真题和反复梳理课堂笔记,我觉得这对我的最终成绩提升最为显著。自11月起,我就依据个人的理解,将真题解析和笔记整合成一份解题手册,并在每日做题前浏览一次,以此来延缓记忆衰退。到了后期,我会每天抽出时间在空白纸上默写这份解题笔记。如此一来,我发现自己的数学逻辑逐渐增强,解题也变得更加流畅。不断地归纳教师的笔记,以及三十多年的数学真题,最终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答题笔记,这使得我在考试时能自如地联结各个知识点,有条不紊地解答问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被称为考研中的第一拦路虎,特别对于文科大类又要求甚高。所以每年因为英语受限的不在少数。后来复习的三个多月里,主攻了三块:单词、阅读和作文。单词是基石也是重中之重,最后的贯通就是把近十年的生词在英语阅读里逐一标出弄成了生词本似的一遍遍温习,前前后后看了三四遍吧。阅读占了考研英语半壁江山,我是将近十年的阅读做了三遍(一遍做题标生词,二遍全文翻译看思路,三遍整体回顾并注重解题技巧),用的丁晓忠真题超精解和黄皮书附送的一本《考研英语应试精华》。作文的话,跟着老师走,背了背真题范文研究下遣词造句及思路,后期的大招自然是整理的几个万能模板。至于翻译、完型和新题型,把上面三大块抓牢做好的前提下,结合真题做做应该也就没啥大问题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普通物理”,需理解它不仅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许多高级物理课程的基石。这门课涵盖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物理五个主要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核心概念和理论,理解和掌握这些是基础。
在力学部分,牛顿三大定律是最基本的内容,要深入理解动量、能量和角动量守恒等原理。热学中,分子运动论和统计物理的思想是关键,需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有深入的理解。电磁学则涉及电场、磁场、电磁波等内容,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光学方面,波动光学和粒子光学并重,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理解不可忽视。量子物理是现代物理学的起点,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以及薛定谔方程等都需深刻理解。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要构建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每一部分都应有主线贯穿,比如力学中的动力学和静态平衡,热学中的微观和宏观描述,这样帮助系统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重视数学工具的应用,物理问题往往需凭数学语言来精确表述和解决。再者,多做题,凭实践巩固理论,尤其是历年真题和模拟题,熟悉考试风格,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定期回顾和反思也很重要,及时填补知识漏洞。
每当我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或难题,我会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或者寻找相关实例进行类比。我也建议大家找到学习伙伴,共同讨论,有时他人的见解能带来新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