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考研报名人数什么时候公布(想考研怎样查询学校和专业)

通常会在12月末发布官方数据。这是因为全国统一的笔试在12月底结束,那时能得知全部考研参与者的数量。考研的准备过程极具挑战性,考生可能会遭遇缺乏系统性指导、非考研同学的影响等难题,因此从备考初期到最后,很多人都会选择退出。
因此,网络报名时的人数并不精确,后续还需缴付费用、现场确认、打印准考证以及实际考试期间,都有可能出现弃考的情况,唯有等到考试完毕后,统计出的实际完成考试者数量才是确切的参考人数。
1、专业选项:
(1)考生可以挑选“本专业”。比如,若本科专业是“金融学”,隶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这个学科下设有“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十个专业。对于这位考生来说,这十个专业均被视为考研的“本专业”选择。
(2)考生也可选择“相关专业”。例如,本科专业同样是“金融学”,其属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与此并列的另一级学科为“理论经济学”,后者涵盖“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等六个专业。对于该考生,这些六个专业可作为考研的“相关专业”。
(3)考生还可以选择“跨专业”。假如本科专业所属学科门类以外的学术型硕士或专业硕士,即视为可供选择的“跨专业”。
2、意向专业定位:依据个人意愿,确定要报考的专业,并决定是否跨越原有专业范畴考试。
3、意向地区抉择:
(1)就业导向:计划在哪里就业,就在哪里读研,这是选择读研地区的首要原则。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拥有更多学校,同时也集聚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竞争更为激烈。
(2)定居考量:规划在哪里购房、成家,就应该在哪个城市读研,这是不容忽视的实际问题。
(3)经济因素:相比之下,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的读研成本较高,对家庭经济条件要求更严苛。比如,在北京、上海读研所需支付的学费、生活费及其他开销远高于武汉、成都等其他城市。
(4)一区、二区划分:教育部按地域划分了一区和二区,对应的考研复试分数线也有区分。一般来说,国家二区的总分线比一区低10分,单科分数线也较低。
4、学校抉择:
选择学校的关键在于它是否符合个人需求,而非只关注学校的声誉或排名。同时,需要评估自己成功考取的可能性。基础扎实且有充足复习时间的,适合报考重点学校;否则,普通学校可能更适合。此外,报考和学习的便利性也是考虑因素之一,通常建议选择靠近居住地的学校。
5、自我竞争力评估:设定考研目标院校时,务必实事求是,确保有获胜的机会。如果选择的学校很难考取,即使很优秀,但成功率微乎其微,这样的选择并无实质意义。
能否选择户籍所在地的考试院作为研究生报考点?
考研报名地点并非必须与户籍所在地一致。
应届本科毕业生一般应在就读学校所在的省份(区、市)进行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不过,有些地方考点限制接受应届生。而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以及其他考生应选择工作地或户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相关手续。值得注意的是,往届生属于“其他考生”的范畴,需选择户籍地或工作地报考点。
考研报考点、现场确认及具体考场位置相同吗?
我之前是南昌大学的学生,去年考上了北京的研究生,考研报名流程大体相同,都是十月网上报名,十一月现场确认。
网上报名无特殊限制,只需有网络即可。报考点是你所选的报名地点,同时也是你现场确认的地方。如果你在南昌,报考点就填写南昌,十一月在南昌的确认点确认即可,考试也在南昌举行。总体来看,这几项基本一致,明确报考学校和报考点不同就不会混淆。
考研初试都在本校举行吗?
考研初试不一定在本校进行,考试地点应以准考证上指定的考点为准。考试通常在所选报考点或附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