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数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北京理工大学数学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还是我考的比较满意的一门,考完以后对了一下选择题答案,所以真的想说,考研,不到考完最后一科交完卷的那一科就不要放弃,不管平时的时候做题的正确率是多少,可能有时候那正确率真的让你自我效能感低到不行,可是有时候还是要“欺骗欺骗”自己:我平时把我不会都错完了的话,把那些模糊的知识点弄明白,考试的时候就不会错了呀?反正我平时的时候就是自己”忽悠自己的”,好让自己内心好过那么一点点。大概十月份买的政治红宝书,零零散散把红宝书看了一遍,看的过程中配套着1000题做,说实话,我1000题并没有做完,个人认为吧,1000题对检测、巩固知识点还是很有帮助的。一直以来,我坚信题目是做不完的,所以在知识点没有掌握的很好情况下我拒觉不停地刷题,本来想将红宝书在看一遍,但是时间真的不是很够了,主要是红宝书太细了,所以就开始看风中劲草,看了几遍我忘记了,反正就是一遍一遍的过,一直坚持到考试前,然后平时选择题(5套卷,4套卷)碰到考的比较细的知识点就查阅红宝书。顺便提一下,就个人而言,虽然说真题考过的点不会再考了,但是可以试着用真题中的选择题去揣摩下出题老师的思维,哪些答案是出题人的陷阱,以免自己在以后的题目中中计...我感觉考研就政治来说,考生还是蛮幸运的,因为蒋中挺老师和肖秀荣老师他们都有压到题目。
考研英语方面:
我几乎没有专门记忆词汇,同学们常常用那本打乱顺序的单词书,他们一直复习到考试前一天,反反复复,直到书页都磨损不堪。我只是背诵了赠送的黄皮书单词册,仅此一次。我将过去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增大了行距。早期的题目我只做翻译,不解答;后期的则先做题再翻译。我会记录每份真题中遇到的陌生词汇在小笔记本上,理论上应该随时查阅(但似乎我一直抽不出空闲)。有一段时间,我对近五年来的试题都能做到逐句翻译。
至于阅读理解,我购买了张剑的黄皮书,并使用了备受推崇的柯林斯双解字典。我在独立完成翻译后再与这两本书对照,发觉张剑的一些翻译略显勉强。不过,张剑的书设计得很实用,原文和译文分列左右两栏,便于比较。我把十年的真题打印出来,一边做题一边翻译,对我来说,两本书的差异并不显著,关键还在于自己的努力。
作文部分肯定需要提前准备,否则临场现想很难写出好文章。我准备了十大篇大小作文,务必倒背如流,这样考试时才会有话可说。记住,一定要熟练到能脱口而出的程度,仅仅背一遍是远远不够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数学分析,这是一门深入研究实数、函数、极限、微积分等基本概念的课程。它的难点在于理论性强,逻辑链条严谨。我建议首先要理解并掌握基础概念,例如ε-δ定义、连续性、导数、积分等。这些是后续所有定理和推论的基础。要多做题,尤其是那些需深度思考和推理的问题,这样训练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定期回顾和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网络,这对理解和记忆很有帮助。
再者,高等代数则涉及到线性空间、线性变换、行列式、矩阵、特征值等问题。这部分内容更偏向于抽象和符号操作。我个人觉得,画图和实例帮助理解抽象的概念,比如凭二维、三维空间的例子去理解向量、线性相关等。掌握矩阵运算的基本规则,如加法、乘法、逆矩阵等,这是解题的关键。对线性方程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等内容,理解其几何意义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同样,做题是提高的重要途径,特别是综合性强的题目,锻炼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把每次遇到的难题记录下来,花时间去钻研,实在无法解决就求助于老师或同学。这种方法我在解决问题的,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
阅读经典的教材也很重要,比如《数学分析原理》(陈纪修)和《高等代数》(北大版)。这些书往往包含了丰富的例子和详细的证明,对深化理解非常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