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飞行器设计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飞行器设计考研备考指南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飞行器设计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有好多人说政治不难,考前背背就行了,但我的观点正好相反,而且,我觉得政治可能是你花时间复习,反而你却进步很慢,得高分可能性很低的科目。常听别人说某人政治从来不复习却考了XX分,于是自己索性也不去看了,实际上这是及其错误的方法。政治是社会科学的龙头,它的复习不是简简单单的看大纲解析、去背它,而是要去理解,多关心实事,将所学的知识和现实相结合,也许这就是社会科学的特点吧。我第一年从7月开始看,第二年看的时间比较杂吧,具体的计划就是做选择题之类的;至于大题目,我在考前写了几套题,用于练手,还有就是在考前重新把知识点做了个总结。我个人觉得政治的分数有多少由你的平时的知识储备量和把大纲解析看得有多透来决定,两者大概是3:7的比例吧,所以把大纲解析看明白是很重要的。
考研数学方面:
坦率地说,数学考试结束后,我内心非常不确定,因为平日练习时常常会犯计算错误,幸运的是在考试中这种情况并未频繁发生。我的数学复习遵循常规路径,详细阅读了教科书,完成了课后习题,这个过程耗时颇长,大约花费了两个月以上的时间。虽然我有理科背景,但毕竟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触这门学科,所以整个复习过程异常艰辛。关键在于我对各个知识点的自我总结和梳理。由于时间紧迫,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整理错题集,因此我在每个章节学习完毕后,都会立即整理出易错的部分。接下来是挑战李永乐的大白本,这个阶段更为困难。我个人觉得大白本的难度比真实试题更上一层,它要求对知识点的应用更为灵活且复杂。然而,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经过这段历程,我的数学复习已接近尾声。如果时间允许,大白本应该再过一轮,但由于我时间紧迫,完成一次后便转入了冲刺阶段。这一时期主要集中在全套试题的模拟练习上。首先是历年真题反复做了两遍,接着是李永乐的6+2和最后10套题同样做了两次。在最后阶段,我又重温了一遍历年真题。在考试前的半个月,我大致保持着每天一套题的节奏,以维持解题的感觉。说实话,考研数学本身并不算太难,最大的挑战是避免计算错误以及在考场上的紧张情绪。
考研英语方面:
在初期阶段,我每日研读朱伟的《恋练有词》一章,并于次日早晨投入约一小时来记忆单词。完成一轮学习后,我转而直接使用他的词汇书,同样保持每日一章的进度。进入最后一个月,我每晚会用一个小时专心致志地做阅读理解练习。同时,这个月我也开始接触作文,首先仔细研读大量范文,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和策略。随后,尝试自己动手写作,并请老师批阅修订,逐步打造出个人专属的写作模版。这样一来,到了考试时就能更加从容不迫。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论力学,这门学科是物理学的基础之一,对理解和研究飞行器的设计与运动规律至关重要。它主要涵盖质点动力学、刚体动力学以及振动与波动等内容。在复习时,你需深入理解并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
1. **牛顿三定律**:这是理论力学的基础,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能灵活应用到具体问题中。例如,分析飞行器在不同环境下的受力情况。
2. **动量与能量守恒**:这是解决动力学问题的重要工具,要能够计算和解释系统的总动量和动能的变化。
3. **角动量守恒**:对旋转运动的理解,特别是刚体的转动,角动量守恒定律起着关键作用。
4. **达朗贝尔原理与拉格朗日方程**:这两种分析动态系统的方法在解决复杂力学问题时非常有效,尤其是处理约束条件和非惯性系的问题。
5. **振动与波**:这部分需理解周期性和非周期性振动的基本概念,熟悉谐振子的性质,掌握波动的基本特征和传播规律。
在学习方法上,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 **理解为主,记忆为辅**:理论力学更注重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公式。每个定理和定律背后都有深刻的物理意义,理解这些意义帮助你更好地解决问题。
- **做题练习**:凭大量的习题训练,你提高解题速度,增强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尤其要注意的是,不仅要会解题,还要学会分析题目背后的物理过程。
- **模型构建**:理论力学中的很多问题是基于实际情境的,尝试将抽象的物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模型,这有助于理解和解答。
- **讨论与交流**:找一个学习小组或者伙伴,一起讨论难题,不同的思路和见解会你受益匪浅。
- **定期回顾**:经常回顾前学过的知识点,防止遗忘,也能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