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机械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福大先进制造学院机械硕士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福州大学机械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政治开始复习是在九月初,因为上课的时间还比较早,感觉收获还不少,至少我身边的一些人都是这样,建议大家还是搞好学科的知识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我刚开始背就是每天早上背一些讲义上的知识点,但是我个人觉得并不建议背考研政治大纲全解,因为知识太多抓不住重点,而且也建议近现代每天晚上睡觉前看看就行了,把大好的背诵政治的时间留给其他的。背了大概半个月吧就开始做800题,当肖秀荣的四套卷和蒋中挺的五套卷出来后强烈建议把那几套卷上的大题背了,因为17年考研政治五道题全出自那就套卷子。有时间的话多做做选择题,因为在政治里面能真正拉开分的还是那些选择题。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准备的战线比较长,从4月到7月在断断续续地在看教材重温知识点,对,就是这样的拖延症这期间用的书有高数、线代和概率教材,复习全书,高数18讲,线代部分用的是李永乐的线代辅导讲义,没有再做全书上的部分。看一章教材对应做全书、18讲和讲义,刚做第一遍的时候遇到不少不会的,标记出来。主要本科学习马马虎虎,很多地方不是真的懂,需要重新学习,所以是边上课边做笔记边做题的。到7月份回家住,白天会和同学去图书馆,但是节奏不是很紧凑。做了一点点线代和概率部分的660题,需要技巧和计算速度,有必要做一做。9月开始二刷全书和18讲,第一遍不会的大概还是有一半不会…自己想不通的问问同学,把基本的问题解决。这一部分在9、10月份一直在做。十一后开始做真题,买的是张宇的数三真题大全解,早些年的简单,一会就能做过来。真题重要,但是不能把目光和精力只局限于真题,毕竟出题有变难的趋势,我也属于吃亏在这一点上了。后期有必要掐时间做做成套的模拟题,会比真题难,但是这样才能提升不是嘛。做了几套16年的合工大超越模拟题。周围有很多在做张宇的四套卷和八套卷,但是我拿过同学的一套来做发现前两个选择都不太会就放弃了。这样真的不好,无形中就比别人少练很多。真题大概做到11月初,模拟题可以放到晚一点来做,方便考前练手感。11月给数学的时间少了,因为专业课这个时候有很多东西,我专业课开始的晚所以也是影响了整体的安排。数三考试时候写到第二道大题莫名其妙的卡壳了,心慌了好几分钟,因为它其实很简单,好在后来脑回路正常了。所以总结下来,自己的心理状态不好,最重要的是基础掌握不到位才导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数学学好真的很重要,因为大家的英语和政治总分没有太大差距,专业课给分摸不准,所以数学得高分会很有优势。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文水平只能说是一般。在大学时期,我没能好好把握学习英语的机会,如今回想起来,确实感到有些懊悔。毕竟,拥有一口流利的口语或出色的翻译技能,在面试研究生项目或者求职时都能大大提升个人的竞争力。翻译技巧其实不必刻意强求,只要你通过大量阅读打牢基础,然后专心致志地操练过去十五年的翻译题目,理解其正常的语序以及如何将长句精炼成短句。每一句翻译的评分是两分,分为四个评分点,每个点为半分。通常来说,一个正确答案会包含一个小句,而答案往往由四个小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根据这些标准来推敲如何断句。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部分,主要涵盖了机构学、动力学等内容。机构学的学习,关键在于理解各种基本机构的工作原理和特性,如连杆机构、凸轮机构等,以及如何凭这些机构实现特定的运动规律。动力学则需掌握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并能应用到具体问题中,如振动分析、动态设计等。这部分理论性强,需大量的实践和案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机械设计”部分,包括了材料选、强度计算、零部件设计等多个方面。理解并熟练运用材料性能表进行选材,是基础;强度计算,则要求对静力学、材料力学有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评估结构在各种载荷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零部件设计则涉及到许多工程实践经验,例如轴承的选、齿轮的设计等,这部分更注重实际操作和工程思维。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首先是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将复杂的知识点系统化,这样提高记忆效率。多做习题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教材后的习题还是历年真题,都能帮助你检验自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实践操作也是很重要的,条件允许,尝试参与一些实际的设计项目,这会大大提高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理论性强的部分,我建议用图表和实例来辅助理解,比如绘制机构的工作图,模拟其运动过程,或者构建物理模型来直观展示动力学现象。对设计部分,理解设计规范和标准,参考实际案例,会设计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团队学习也很重要,与同学一起讨论,碰撞出不同的思考角度,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好的心态,坚持到底,也是考研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