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质调查研究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复习方法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制胜之道在于适度,通常选择题与主观题的答案差异不大。它固然重要,但不宜过分投入,以免挤占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无需过早启动复习,早起的鸟儿未必有虫吃,九月至十月开始备考也来得及。政治考试的基本要求是不影响总成绩,若想提升分数,则需妥善安排学习进度。2015年的考研政治颇为棘手,高分不易,部分试题出其不意,讲义中无从寻觅线索,全凭个人洞察力解答,这是否揭示了未来趋势尚不得而知,但它确实表明仅依赖死记硬背并不足够,理解才是关键,实际上需要硬记的部分并不算多。我个人使用了肖秀荣的三部曲:教材、1000题集和历年真题。首先,我会仔细阅读教材,并完成每一章后面的习题。我会在完整学完一个部分的所有章节后再做1000题对应部分的题目,以此检测记忆效果(做题时严格闭卷)。然后标记出已掌握的题目,跳过,留下不确定或错误的题目以备后续复习。第二次阅读时,我会侧重于重点内容,并回顾之前的错题,再次剔除一部分已巩固的知识点。第三次,我专注于需要背诵和重点记忆的部分,持续温习错题,同时尝试解答分析题,将必备的知识烂熟于心。考前,我购买了肖秀荣的时事小册子和八套模拟卷,我认为单选题和分析题的得分情况大致相同,而拉开差距的往往是多选题,也是最难拿捏的部分。这需要对细节知识的精确掌握以及深入理解。
考研数学方面:
我的复习策略集中在数学上,初期投入较多时间,主要通过一本数学教材进行学习。如果时间充裕,推荐这本书,有助于系统理解考点并建立扎实基础。后来,我转为使用陈剑的高分指南,每一章节大约需要1至2天,有时甚至3天,因为我只能在晚上学习。我会先独立完成,然后整理错误,再重新做一次。接近尾声时,时间变得紧迫,我只得快速浏览最后部分的知识点,没来得及做练习。我的目标是确保每个学过的知识点都能牢记,避免重复复习。对于数学,关键是深入理解和掌握历年真题中的每一个概念,真题具有极高的价值,需要反复操练。当你把真题做过多次后,自然能领悟一些解题技巧和策略。由于考研可能会增加基础题目,因此我们必须稳扎稳打,对待每道题都应专心致志,不可急躁。
考研英语方面:
在暑假来临之际,我购买了一本单词书,提前翻阅了几次。重要的是,不必逼迫自己硬记每个单词,这是不切实际的。大多数单词能记住就已经足够了。接着,通过实践做历年真题来进一步记忆单词,并了解它们的出现频率。实际上,许多考试大纲中的词汇在真题中并不常出现,就算记住也可能派不上多大用场。光凭单词,英语学习远远不够,像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和新题型等部分,还需要你能将这些单词串联起来理解整句话的意思。我个人使用的是张剑老师的《黄皮书》,完成了大约十五年的真题(我觉得其他各类模拟题没什么帮助)。我做了两遍,做题的同时,不仅要做题,还要复习生词、短语和复杂句子。直到考前半个月,我才开始着手准备翻译和作文。考试时,我选择先写作文,希望能用上之前背诵的内容。然而,完成作文后,我发现自己难以进入阅读的状态。尽管如此,最终的成绩我还是比较满意的。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学基础是整个学科的基石,包括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等。理解各种岩石和矿物的性质、形成条件及其分布规律,是深入学习地质工程的关键。熟悉地层层序、地质年代以及地壳演化历史,能帮助构建起对地球历史的整体认知。
地质构造分析是地质工程的重要部分,需掌握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以及如何凭野外观察和地质图解读来分析构造运动。地震学、地磁学、重力学等地球物理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帮助揭示地壳内部的结构和动态。
再者,矿产资源勘查与评价是实践性极强的一环。需学习地质勘查的方法和技术,如地质填图、钻探、地球化学勘查等,并学会如何进行资源量估算和经济评价,这对未来可能从事的矿产开发工作至关重要。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结合实践”是最有效的。阅读教材和参考书,理解并记忆基本概念和原理,这是第一步。参加实地考察,凭亲眼看、亲手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加深理解。利用模拟软件进行地质建模,提升处理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定期复习和讨论,不断反思和修正,是巩固知识、提升思考深度的有效方式。
我还建议大家积极参与教师的研究项目,或者参加学习小组,这样不仅及时获取最新的科研动态,还能凭团队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忽视论文阅读,它能帮助你了解学科前沿,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