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清华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考研复习技巧与经验

清华大学数据科学和信息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九月份启动政治复习,使用的材料为肖秀荣的一系列资料,外加一本红皮的《风中劲草》。除此之外,我没有采用任何其他教材。我认为紧紧跟随肖老师的学习计划就已经绰绰有余了。高中时期我专攻理科,对政治并不熟悉,因此初次研读那本最厚的《精讲精练》时进度较缓,总共耗费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具备一定政治基础的同学可能进展会更快些,这本书的主要作用就是奠定基础。在阅读《精讲精练》的同时,我会做配套的1000题,每完成一章内容就对应做一章练习,通过比对答案自我反思和总结。接下来就是实战演练,即做历年真题,一开始专注于选择题部分,同样是一套一套地做并立即校正,细致地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自己的基础知识仍然薄弱,但此时重新阅读厚重的《精讲精练》已不太现实。于是,我选择了《风中劲草》,这本书以简洁明了的方式突出关键知识点,更适合巩固基础的第二阶段学习;而肖老师的《精讲精练》则详细深入,适用于初学阶段。于是那段期间,我交替使用《风中劲草》和肖秀荣的历年真题进行复习。直到11月中旬,我才完成了所有真题的第一遍,但对每个知识点都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尽管只做了一遍真题,我对知识点却已经相当熟练,因为我在阅读《风中劲草》时非常用心,已经在脑海中构建起了一张知识网。到了12月,肖老师的四套卷、时政小册子以及专门用来背诵的资料也相继发布,我一一购买并认真研读。11月底至12月初,也开始着手背诵大题,不过众所周知,我所报考的专业需要记忆的内容极其繁重,所以我个人来说,初期背诵的内容记不住多少,最后只重点背诵了八套卷和四套卷,其中四套卷要求烂熟于心,八套卷尽量做到熟记,理想状态当然是两者都能倒背如流,但当时我的精力确实不允许。
考研数学方面:
学习数学需要投入大量时间,我个人在数学上的根基只能算是普通水平。我会结合教科书,细心做笔记,并且同步解答相关的习题。我整理了各类题型和重点考点,分成了初级和进阶两个部分,其中包含了不少经典题目,难度控制得恰到好处。理想的情况是,暑假期间,即九月开学前,能对所有基本概念进行两次全面复习,确保基础牢固并完成强化训练,同时做完所有习题,以精通各个知识点。九月之后,才开始接触历年的真实试题,在此之前务必避免提前做真题。做真题时需严格遵守考试时间规定,完成后仔细核对答案,分析自己的得失。真题应当多次练习,至少重复三次。数学学习中,光做题不动脑、不归纳是大忌。大量做题是为了熟悉题型,提炼解题策略,一眼看见题目就能联想到相关知识点。每个问题的表述都是解题线索的一部分,如何将文字转化为解题条件,这需要大量实践和反思。建议准备一本错题本,收集你的错误之处,特别巧妙的题目,还有那些经常考核的重要知识点,例如麦克劳林公式或泰勒公式等。
考研英语方面:
先把所有真题做一遍(不对答案,答案可以写在单独的一个本子上,可以留2到3年剩最后两个月的时候自测,不过千万不要留到考前一周,这个时候错的多打击自信心,错的少容易产生自傲情绪),然后把每一篇文章(包括四篇阅读,新题型和翻译)逐句翻译,就是抄一句英文翻译一句,不会的生词总结在单独的本子上,这个方法虽然耗时间,但是真的对提高英语有效果。再把好的句子摘抄下来,当作写作的素材。这一遍做完也42天了,第二遍做的时候答案也写在本子上,可以对答案,看看自己错在哪里,应该在哪里找答案,之后就是背自己总结的单词,每天看六篇文章。一直循环看。
考研专业课方面:
数学对数据科学至关重要,它是理解复杂算法和模型的基础。在复习过程中,我特别重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两部分。线性代数是理解和操作大数据的关键,要熟练掌握矩阵运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线性空间和线性变换等概念。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则是数据分析的基础,理解随机变量、分布函数、期望与方差以及假设检验等内容至关重要。
我建议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比如,尝试用Python或R语言进行矩阵运算和统计分析的实践,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提前适应数据处理的工作环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预测模型、分类问题等,会你对这些抽象概念有更直观的认识。
再者,数据结构和算法也是这个科目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数组、链表、树、图等各种数据结构,以及排序、查找、图算法等基本算法,对解决问题有直接的帮助。我经常凭编程练习来提升这部分能力,LeetCode和HackerRank都是很好的平台。
机器学习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算法也需深入理解,包括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深度学习等。不仅要了解其原理,更要掌握如何调参和优化模型。Kaggle上的数据竞赛是一个很好的实战平台,帮助你在实践中提高。
持续的学习和思考是关键。定期回顾和整理知识点,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阅读相关的研究论文,了解最新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讨论,凭他人的观点激发自有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