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成电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硕士考研备考注意事项与经验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人文社科背景的学生而言,政治科目通常不成问题,我主要依赖的是高中时期的基础。下面分享一下我的复习策略:首先,所需材料包括《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以及历年真题。其次,复习步骤如下:第一步,结合高教版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一边阅读一边做题,有助于理清知识点并构建知识框架。这个阶段可能进度较慢,但不必焦虑,大约需要两个月的时间。无需等待新大纲发布再开始,除非政治科目有重大变革,否则可使用上一年的大纲,从八月就开始第一轮复习。我选择了《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其解答部分十分详尽。第二步,在十月到十一月期间,重点记忆关键知识点,即那些条理化的理论内容,以免在回答论述题时无从下手。同时,持续做题以保持手感。第三步,十二月至考试前夕,我才开始接触真题,发现问答题往往对应着大纲解析中每章节的一道大题。于是,我对每个章节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再次巩固。
考研数学方面:
我自己后来分析数学考得不理想的原因主要还是题可能练的偏少了,比如我660就只做完了选择题,以至于在考场上遇到一些平时没有练到的,其实思路很简单的题都没有做出来,但是光练不总结分析也不行,所以大家练和想结合好,前期要把数学的基础知识打牢,后期就是运用这些知识多去练题。数学参考书:用了复习全书,张宇十八讲,张宇1000题。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是我花的时间最少的一科,并不是因为我英语好,其实我英语基础一般,主要是我觉得英语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短时间内比较难提高,性价比偏低。当然并不是说英语基础不好的考研英语就考得不好,只是相对而言要花比较多的时间。九月份以前我就做了不到半本的张剑150篇,背了绿皮书,不过感觉效率太低,背的很多都忘了,而且背的很多都不会考,后来就没背了。九月份直到考前只做了一遍真题,刚开始做真题的时候错很多,做了几套感觉风格都差不多,摸清它的套路就好了,后期阅读一般是错四个左右吧,做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真题确实是挺重要的,我只做一遍实在是因为后期专业课复习压力太大,每天差不多一半的时间都在看专业课,实在没时间顾及英语了,所以英语最好前期多花点时间。期间看过朱伟的恋练有词,主要是背单词太枯燥了,后期作文可以背一两个万能例子,到时候各种品质都能套上去。单词不用花太多时间记忆,感觉效率并不高,最好每天抽空看看就行,真题里经常出现的着重记忆。
考研专业课方面:
微电子器件的核心在于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半导体物理知识。这包括能带理论、载流子的产生与复合、PN结的工作原理等基础知识。这些概念的理解对后续深入学习各种微电子器件至关重要。我建议从最基础的教材开始,如谢和平的《半导体物理学》,逐章深入,确保每个概念都能清晰理解。
要重点研究晶体管的工作机制,尤其是BJT(双极型晶体管)和MOSFET(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你需理解它们的放大特性,工作模式,以及如何用电路模型来描述其行为。这部分内容凭阅读教材,结合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加深理解。
再者,集成电路的设计和工艺流程也是微电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硅片上的制造过程,如扩散、光刻、刻蚀、离子注入等,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器件性能的来源。了解现代CMOS工艺的最新发展,例如FinFET、3D堆叠等技术,知识更加前沿。
实验技能的培养不可忽视。虽然考试主要基于理论,但实际操作经验将帮助你在理论和实践中找到联系。有机会,参与实验室的项目或者做相关的课程设计,对提升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非常有帮助。
在学习方法上,我推荐“理解-应用-反思”的循环学习法。先凭阅读和笔记理解新知识,尝试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做习题或模拟电路。完成后,反思自有的理解和应用,找出不足并进行修正。这样不仅提高学习效率,也能使知识更深入人心。
在复习阶段,整理知识点和公式,制作思维导图,帮助理清思路,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定期做真题和模拟试题,熟悉考试的题型和难度,调整答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