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成电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刚开始复习政治时,我初期阶段每天投入一个小时,到了最后冲刺的一个月,增至每天三个小时。我没有过于专注这个科目,但最终的成绩让我感到满意。每日我会研读精讲精练,并配合完成1000题中相应的练习。每当学习完一个章节,我会构建知识架构来梳理内容,同时回顾并整理错误题目。进入十月,我完成了历年的真题选择题,通过分析错误来弥补不足,月底我又重新做了1000题中的错题。十一月,我开始关注真题中的简答题解答策略,而到了月底,拿到八套卷后,我开始每天限时模拟一套。十二月,我重复了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两次,重温了错题集,考前一周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记忆大题的答题思路。
考研数学方面:
人们常说精通数学就能主宰世界,这话确实不假。数学在考试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是最耗费时间的科目。我认为首要任务是深入研读数学教科书,通过完成课后练习来初步掌握知识。接下来,可以进入全面复习阶段,市面上有二李系列和李王系列的复习书籍,我个人更偏向于二李,不过第二年我也参考了李王的书。阅读复习全书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尽可能多地通读几遍,实际上不需要每个细节都精通,因为一些过于复杂的题目在考试中并不会出现。我在看书时遇到难题,会尝试思考片刻,如果解决不了就会立刻查看答案并分析为何自己未能解答,接着熟记解题步骤。每个人的学习方法各异,关键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种。
到了后期,重点转向大量刷题。我购买了许多习题集,比如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题以及李永乐的660题,其中我做了最多的便是660题,两年内大约做了四到五遍。尽管难度较大,但我从中获益匪浅。坦白讲,我不是个有恒心的人,很多资料刚开始时感到新奇,但真正坚持做完的寥寥无几,这是我的一大弱点,希望大家能引以为戒,不论选择哪本习题集,都要认真完成,彻底理解每一道题,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最后,冲刺阶段要重视历年的真题,务必多做几遍。我使用空白纸写下答案及解题过程,随后进行修正,后期空闲时多回顾,发现这种方法相当有效。
考研英语方面:
目前,应该保留最近两年的两套英语真题以供最后的考前模拟演练。英语备考是个持久的过程,因此请各位保持冷静和毅力。建议每日至少投入两个小时来学习英语。关键是要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实践练习,而非单纯记忆词汇。我之前就强调过,背单词不适合一次性花费大量时间,而应利用碎片时间,比如在早晚餐前后各抽出十分钟来诵记,这样每日总计一小时的复习量就足够了。当前阶段,新题型和写作应成为重心,同时,确保每天都至少完成一篇阅读理解,并仔细研究原文。对于写作,现在是时候开始构建个人的模板了。别忘了检查知识盲点,即使这些知识点可能很零散。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信号的基本概念、系统的描述与分析以及信号凭系统的行为等主要内容。在理解上,我认为首先要牢牢把握基本概念,比如连续时间信号与离散时间信号、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的区别;还有系统的时间域、频率域和复频域表示,这些都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
对“信号”的部分,我建议多做实例分析,例如正弦波、矩形脉冲等典型信号,理解它们的特性并能熟练绘制其波形。掌握傅立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这是从时域到频域转换的关键工具,对理解和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至于“系统”,你需理解线性时不变系统(LTI)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也是重点,要能够区分和计算。系统稳定性的判断,如劳斯判据和赫尔维茨判据,也需熟悉掌握。
学习过程中,我推荐使用教材配合课后习题进行深度学习,利用网上资源,如MIT开放课程、Khan Academy等平台的视频教程,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复杂的概念。我还习惯于定期自我测试,做模拟试题,这样及时发现自己在哪些地方有疏漏,针对性地复习。
在实际应用层面,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音频信号处理、图像识别等,这将使学习更具趣味性和实用性。多参与讨论,与他人交流,往往能从不同的角度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