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科学研究院资源与环境考研备考方法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资源与环境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纲+1000题+8套卷+4套卷政治留到9月份政治大纲出来以后再复习是来得及的,每年大纲或多或少会有差异,因此即使对于一战的同学来说,政治也可以放在9月以后开始复习。我政治的基础比较差,因此拿到大纲后先认认真真翻了一遍,看一章做一章1000题,按马原——思修——史纲——毛概的顺序,做完了1000题的第一遍(只做选择部分),第一遍1000题我找了个专门的本子写答案,没有直接做在书上,每一道题都能在书上找到原知识点,我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将错题的知识点在书上勾出来,这一步真的非常耗时间,等我按照这个节奏做完第一遍已经十月底了,然后我开始做1000题第二遍。做之前没有再看大纲,还是做在本子上,同样,将第二遍的错题在大纲上用红色圆珠笔勾出来。我发现,第二遍做之前错过的题还会再错,不过这很正常,但正确率比第一遍还是高了不少。这样做完第二遍时,已经十一月中旬,然后我给自己定下目标,十一月之前做完第三遍。第三遍直接做在书上,不用抄题号的感觉超爽!第三遍正确率大幅提升,毕竟第二遍战线时间较短,记忆还在。还是再换一种颜色的笔将第三遍的错题勾在大纲上,这样你就有了一本针对自己缺陷的大纲做最后一个月的复习材料,1000题的使命到此结束。进入十二月,开始做肖八和肖四,检验水平的时刻到了,肖八肖四是按考研试卷的题型来出,难度和考研比较接近,可以拿来找找感觉。时间不够的话肖八大题可以不做,但最好看看,我考试的这一年马原大题在肖八的前两套某一套中出现,几乎是原题。肖四大题建议全部做完并背诵答案,虽然每年命中率都不同,但一般至少中一道。我这一年中了三道之多!考前除了背肖四大题就是再多翻翻大纲,上面满满的笔记,挑重点看即可。
考研数学方面:
提高阶段,其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解题能力和水平,使其与考研的要求靠拢。在此阶段,我大致将陈文灯的《数学复习指南》之高等数学部分、李永乐的《线性代数复习讲义》和姚孟臣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例题精讲》认真看了3遍,并做了笔记,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了剖析。此外,我认真的将李永乐的《经典400题》做了一遍,然后又分析了一遍!我将自己做错的题集中起来进行了分析和总结。12月份我在数学上花的时间慢慢减少,基本上午8:30-11:30做数三真题第二遍(按照章节来)和过全书或者看自己薄弱的专题,然后一周我一般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模拟两次。在考前做完了真题第二遍,又刷了一遍全书。考前最后一周着重看了一下公式和定义。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阅读我个人的经验就是真题,真题,还是真题!重要的事说三遍!我整个考研生涯,英语复习资料除了单词就是真题。单词可以用纸质版的单词书。单词每天背,翻来覆去地背,不要间断。真题用黄皮书是比较好的选择,刷题阶段(9月-11月底)精读真题(至少近8年真题)。每做完一篇真题,先仔细研究每道错题的解题思路和干扰项错误原因,然后逐句精研真题中的文章及写作的范文,做到每个单词、短语都认识,每个句子都理解,并积累范文中的好词好句。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综合地质学,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是关键。这包括对岩石矿物的识别,地层的划分与对比,构造地质的基本理论,如板块构造、地质年代等。这些知识点需凭阅读教科书,做笔记,甚至制作思维导图来深入理解和记忆。定期复习和实践应用也是巩固基础的重要环节。
理解并掌握地质历史和地质事件的时空顺序也非常重要。这需了解地球演化的主要阶段,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重大地质事件,如冰河期、大规模生物灭绝等。这部分内容凭阅读地质年代表,配合地图和化石记录加深理解。
再者,实地考察是地质学的一大特色。我会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参加地质实习,亲自去野外观察和分析地质现象,这样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对地质现象的理解和判断能力。学会使用地质锤、罗盘等工具进行实地测量也是必不可少的技能。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考试的重点。比如,如何运用地质学知识解释地震、火山爆发等地质灾害,或者评估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采潜力。这就需具备一定的科研思维和分析能力,这往往来源于对案例研究的学习和讨论。
要强调的是,综合地质学是一门跨学科的课程,它涉及到地理、物理、化学等多个领域。在学习过程中,需不断拓宽知识面,提升综合素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