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清华机械工程系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考研复习指南与经验

清华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复习时间,我是从10月左右开始,每天做选择,做的不是很多,需要找一个可以充当教材的资料每天细细的看一些,多看书,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选择题,不要死记硬背,大题我一般在考前20天开始准备,每天背两到三道,只是为了让考试的时候有话说,背不下来,也不要紧,你要记住,你没背下来的,一定不会考,自信是要有的。冲刺阶段:有肖秀荣的冲刺8套、最后4套、考点预测(背诵版)、《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还有任汝芬系列,做模拟题的好处一是查缺补漏,有遗忘的重要知识点一定要及时复习背诵;二是押题,实在背不下大题全文,重要采分点一定要背!
考研数学方面:
听说今年的数学试题颇具挑战性,我在复习时几乎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其中,最后的效果还算满意。起初,我浏览了一遍教科书,没有做课后习题,大约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来了解整体框架和基础概念。接着,我开始做李正元的全套复习资料,起初的确有些吃力。有些小伙伴问我究竟是选李正元还是李永乐的书,我个人觉得这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我认为李正元的书编排得挺好,题目设计巧妙且深入;李永乐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也很出色,与10年至15年的真题贴合度高,提供了许多新颖的方法。
我想说的是,在暑假前应该完成第一轮全书复习。我不倾向于把学习任务留到假期,毕竟要有休息娱乐的时间嘛。(害羞)实际上,时间是绰绰有余的!暑假期间,我放飞自我了十天没看书,剩下的时间则完成了90年至00年的所有数学真题,包括数一、数二、数三的题目。这些真题的质量非常高,特别是那些证明题,需要动一番脑筋。八月时,我又重温了一遍强化班的教材,仅供参考。九月到十月,我完成了00年至10年的真题,并进行了校正和笔记记录。
十月中旬起,我每周六进行一次模拟考试,使用11年至15年的真题来模拟考研状态。从那时起,我就进入了刷题模式,660题大致一周就能解决,接着又做了张8、张4、李正元的400题以及市面上的各种模拟题。或许与其他同学不同,我喜欢每天上午专注做一套模拟题,实话说,这有助于确保我每天都保持高效的学习状态。就这样持续刷题、纠错、做笔记、研究错题,同时穿插模拟考试和回顾00至10年的真题,我觉得自己的准备已经相当充分了。但我必须提醒大家,做完真题并不意味着你的数学就已经很厉害了。我见过不少同学仅靠真题练习,14年和15年考到130分就觉得数学水平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近几年的真题相对简单,即使数学基础一般也可能拿到120分以上。然而,今年的数学考试让许多人栽了跟头......所以,希望每位小伙伴都能保持谦虚的态度!只要保持解题手感,保证练习量,提升正确率,无论面对何种试卷,你都将应对自如!
考研英语方面:
很多人说真题要做2~3遍,这个因人而异。我做了第一遍真题以后把答案都记住了,所以可能没什么意义。不过可以练练新题型,练练翻译,关于这两种题型的做题方法,网上有很多,可以搜一下,不难。我的英语基础还可以。关于考研英语的学习,上面也提到过一些。我主要是吸取了几个前辈的经验,加上我自己的特点做的。背单词实在是一个大问题,那时候我也努力过,基本上看了一两遍吧,后来也买了张健的那个大黄本。买两套就够了,虽然说你要多做几遍,可是时间真的不太够用。我每天的时间用来学习的也不是太多,相比较而言。只做真题,多做几遍,这是经验一。第二就是按专题来做,我是先做的翻译,然后是阅读,然后是新题型,然后是完型,最后是作文。每个专题做完都要总结,总结比做题重要,做题才花多少时间啊,最重要的是把每个单词,每个句型都搞明白,文章结构和思想搞明白,题目的类型以及应对方法都搞透。还有,我前面说有个学弟给了我11年新东方的录影,那个就是按专题讲的,你可以先看每个专题的录影再做题,也可以做完了再看,根据自己的情况定。我那时候这两种方法交错使用,看情况而定。常常走在路上思考你的复习方法是不是要调整,这点也很重要。英语大体就是这样,出效果很慢是英语的特点,不过要坚持。大家博取众长吧,多看看别人的观点,以自己为中心,形成自己的一套方法体系。还有,如果你英语基础不是太好,建议还是背背真题的阅读理解。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机械设计基础”,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至关重要。这包括但不限于机械传动、机构分析、机械零件的设计原则等。你需深入理解每个概念背后的物理原理,不是仅仅停留在记忆层面。例如,齿轮传动的效率计算,不仅要知道公式,更要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公式,这是凭理解力矩、功率和效率的关系来实现的。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最好方式。凭做题和动手实验,你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这对理解和记忆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在学习机械零件设计时,尝试自己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结构,考虑其受力情况、材料选以及寿命预测,这样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设计过程中的各种考量因素。
再者,“机械设计基础”中涉及到许多标准和规范,如ISO、GB等,这些虽然看起来枯燥,但却是实际设计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尽量去熟悉并一些常用的标准,比如螺纹规格、轴承类型等,这会在你解决具体问题时提供很大便利。
课程中的案例研究也很重要。凭对实际机械设备或系统的研究,加深对机械设计的理解。比如,研究飞机起落架的设计,你了解在极端条件下的机械设计挑战和解决方案。
团队合作和讨论也是提升学习效果的好方法。找几个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复习,互相提问,共同解决问题,碰撞出新的思考角度,也能提高沟通和协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