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机械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机械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北京科技大学机械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学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就是处理好选择题和记忆大题。大约在10月,遵循导师的提议,我在手机上安装了一个考研政治应用,里面有大量章节性的选择题,我前后大概做了三次。进入11月,市场上出现了各类模拟试题集,我就购买并解答了许多,比如蒋五、任四、肖八以及米鹏等人的试卷。必须记住的是,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你的总成绩,因为论述题的差距通常不会太大。从11月中旬起,我开始专心背诵大题,如肖八、肖四、肖五的答案,还包括蒋中挺的预测题全书,几乎都熟记于心。尽管最终考试中并未全部遇到原题,但答题时依然游刃有余。此外,书写清晰这一点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考研数学方面:
首先,我着手研读李永乐的《复习全书》,逐个攻克书中的例题。这本书的题目丰富多样,尽管我已经多次重温,仍然会有不懂之处。初期,我对数学投入的时间不算多,初次尝试时进度较慢,遇到难题就会直接查看解答,快速浏览后标记重要及错误的题目。我发现例题与课后习题相辅相成,因此也把所有课后习题都完成了一遍。接着,我重新处理之前标记的错题和关键题目,确保彻底理解。想要完全掌握《复习全书》并不轻松,至少要全面完成一轮,再专注于重难点。此外,《660题》是一本极佳的资料,我做了两遍,其选择题设计巧妙,有助于自我评估。大约在11月,我开始做《400题》,每两天一套,做完对照答案,反复研读不懂的部分。随后,我做李永乐的历年真题,近几年的按照年份顺序,以获取实战感;早期的题目相对熟悉,但实际考试总会出现新颖的挑战。我还按章节进行练习,这样效率更高。在考试前夕,我使用了李永乐的《数学决胜冲刺6+2》来热身,主要目的是熟练解题。除此之外,我还接触了李永乐的《数学全程预测100题》以及陈文灯的一些书籍,其中的大题同样有价值,涵盖了许多常考知识点。虽然当初考虑通过其他作者的书籍来拓宽视野,但现在看来,专心于李永乐的教材就已经足够了。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我是从暑假开始的,每天2篇,用的是张剑的黄皮书。黄皮书用完我就开始刷真题了,从03-18的真题刷了两遍,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这一点很重要哦)。作文部分我是从十一月份中旬开始的,最初是背了王江涛的十篇五星级真题作文。十二月初每天写一篇作文,随便找个话题就要提笔写,写前两篇真的痛苦死了,在第四篇左右,突然开窍了,最初背的十篇文章突然起作用了,自己可以各种融合曾经背过的文章,也会句式变换了,在考场上,我没有任何的模板,但是真的做到了提笔就写,滔滔不绝。也因为作文这部分,稍微拯救了我的英语总分。所以,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要自己真的像考试一样写作文,写作文,写作文。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综合”通常涵盖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材料科学以及机械制造工艺等多个领域。在复习时,我将这些知识点分为基础理论、应用实例和实践技能三大块进行系统梳理。
基础理论部分,我尤其重视对机械原理的理解,包括动力学、静力学和材料力学。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二定律、达朗贝尔原理、欧拉-伯努利梁方程等基本概念和公式,这是后续深入学习的基础。材料科学中的金属晶体结构、塑性变形和疲劳断裂等内容也是重点,它们帮助理解机械部件的性能和寿命。
在应用实例方面,我会挑选一些典型的机械设计案例进行分析,比如齿轮传动、连杆机构、液压系统等,凭实际问题来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对工程力学,我会结合具体结构的受力分析,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至于实践技能,我建议大家尽可能多地动手做实验,无论是模拟软件操作还是实物模型制作,都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使用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有限元分析也是非常实用的技能。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精读教材+大量习题+定期回顾”是最有效的方式。精读教材是为了把握每一个知识点的精髓,大量的练习则是检验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最佳途径。我会定期做一些模拟试题,每次做完都会详细分析错误原因,以此找出自有的薄弱点,针对性地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