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中国科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从大纲解析到手以后开始准备,大纲解析总共看了4遍。第一遍边看边对照去年风中劲草划重点(红笔、黑笔),第二遍对照历年真题划重点(绿笔),这时候书已经重点突出了。当然也配合着做题,《1000题》做了一遍。然后看第三遍,《1000题》做第二遍,把第二遍还做错的题标到大纲解析上(黄笔),第四遍是考前几天终极一翻。 我是肖爷爷的铁杆粉丝,备考除了精讲精练,他的系列其他书我好像都买了.看了一两遍肖爷爷《知识点提要》,不过到手后发现里面的附图非常不错,后期看很省事效果也好。《考点预测》我也比较喜欢,11月中旬到手开始背了两遍。真题和时政我也是看的做的他的书。至于《8套卷》《4套卷》,虽然根真题尚有差距,但是质量在同类书当中很高,这个大家都知道。 到了12月,越来越紧张了,政治上花的时间精力越来越多。除了做各种所能买到的模拟题外,还有很多方便背诵的书出来。《20tian20ti》很有名,我也买了,每天睡前背一点,吃饭的时候看一点,大概背了有两遍。12月下旬,《考前预测》终于也到手了,个人觉得真心是考前神器,迅速看了考前预测两遍,知识点和时政都有所囊括,很多以前没注意到的知识点都有所覆盖,基本考前两天就都看它了。
考研英语方面:
我自认为英语能力不算出色,四级和六级的成绩都在五百多分徘徊。所以,我推荐你们借鉴更资深的英语达人的学习方法。我个人使用的是乱序版本的绿皮词汇书,加上老蒋的《高分阅读》、《长难句》以及《历年真题精解》。我觉得购买过多书籍并不实际,很多书我只是匆匆浏览,甚至有些未曾翻开。倒是词汇书,我投入了不少精力,总计复习了大约六七遍,起初进度较慢,后来加快速度,每天约一小时就能看完五个单元。关键是要针对自己的弱项强化练习。英语的进步是个渐进的过程,多做阅读和真题至关重要。只要你有一定基础,应该不会有太大困难。我在初试中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反思后发现,主要是由于我没有充分重视联考写作的训练,结果影响了写作得分。另外,我对英语阅读和写作的实践不多,真题也没有深入研究。希望大家别重蹈覆辙。
考研专业课方面:
谈到数学分析,它是对实数、函数、极限等基本概念的深度探讨。我在学习时,特别注重理解和掌握连续性、微积分、级数等基本理论。其中,ε-δ定义是理解连续性的关键,黎曼积分则需深刻理解区间分割、分点选和函数值的近似。我建议多做题,凭实践来深化理解。对复杂的定理证明,要耐心阅读,尝试自己推导,这样能帮助你构建清晰的逻辑框架。
高等代数主要涉及线性空间、线性变换、特征值等问题。矩阵运算、行列式、秩、特征向量和特征值等基础概念的理解至关重要。我强调对线性方程组的解法有深入理解,包括高斯消元法和克拉默法则。理解线性映射和它的标准基表示,以及如何找到一个变换的Jordan规范形,都是考试的重点。这部分需大量的计算练习,提高熟练度,也需理解这些概念背后的几何意义。
在复习这两门课时,我坚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保持对知识的新鲜感,避免临时抱佛脚。我积极参与讨论小组,与同学一起解决难题,这既锻炼了解题能力,也提高了团队合作精神。我还利用在线资源,如Khan Academy、MIT OpenCourseWare等,观看教授的讲解视频,从不同的角度理解知识点。
我认为笔记是非常重要的工具。我会在课堂上做详细的笔记,并在课后整理,形成自有的知识体系。每学完一个章节,都会进行总结和回顾,确保每个概念都扎实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