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教育部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与环境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考完就感觉选择要完了,成绩算是平均水平吧。不说太多,就说一下我看的书吧。用的肖秀荣老师的标配,精讲精练+1000题(两遍)+真题+八套卷四套卷(比较权威)+时事政治,风中劲草(后期用来系统的背诵),后来考前各种预测卷就是刷选择题,市面上的题层次参差不齐,不必纠结于对错,关键是保持题感。大题就是真题,肖八肖四,看答案,总结,背诵的过程。政治的话不需要太早,就是多读多背,这东西估计有时候还是要靠政治觉悟的,而且时事很重要,一定要重视。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前期复习的时候就要把基础打好,看课本,看复习全书,认真做复习全书上的每一道题,不会的题目最好用醒目的东西标记一下,以后就会重点复习该题型。我一般把复习全书的题目写在笔记本上,然后再写解题过程,这样不至于让复习全书的答案影响到我做题的思路,最后竟然整理了四个笔记本,然后就送给学妹了,哈哈。第二遍依然认真看复习全书,查漏补缺每个知识点,把标记的题目重新做一下,仍然不会的就再用其他颜色重新标记。整理每章节内容,重点知识点专项练习一下最好。强化第三遍就相对轻松,把不会的题目,遗忘的知识点梳理一下,最后整体把握。数学要注意思路逻辑,没思路就不会解体,所以最后整理一下不同的题型对应的解题方法。比如求不同结构类型的极限对应的方法也会不同。数学真题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做完,不会的内容再次梳理,举一反三。。
考研英语方面:
我对这个成绩感到相当满意。我认为英语学习的关键在于研究真题,多分析几遍绝对有益无害。我是在大三上学期参加的六级考试,当时考虑到次年要考研,看到有人建议将英文文章翻译成中文以提升阅读能力,于是我就照做了,直到考研期间也会偶尔实践,实际上这对我的翻译技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两部分我没有特别去准备,全靠之前的积累。
复习时,我还完成了张剑的150篇练习,起初错误颇多,让我感到沮丧,但从8月开始专注于真题,我觉得自己开始得太晚了,虽然初期有些犹豫,但其实6月底就应该着手。最后一个月才匆忙准备作文,压力颇大,尤其是担心图片作文的主题理解是否准确,后来发现这是多余的担忧。那时我会经常看看作文书中的图片,揣摩其背后的含义。至于完形填空,我没有专门大量训练,只是把真题上的题目做了,并反复解析文章和选项。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质工程基础的核心在于对地质构造的理解。这包括了地壳结构、地质时期、地层分布等基础知识,以及地质构造现象如断层、褶皱的理解。我在学习这部分时,不仅阅读教材,还借助地图、地质图进行视觉理解,凭实地考察加深印象。理解地质历史和地壳运动规律,能帮助预测地质灾害,这是地质工程中的重要应用。
岩土性质是另一个关键点。需掌握不同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例如它们的强度、渗透性、压缩性等,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我经常做实验模拟,用实践来深化理论认知。一些典型的岩石和土壤类型及其特性,对答题非常有帮助。
再次,地质灾害分析是地质工程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库区的地质环境复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理解其形成机制、风险评估和防治策略至关重要。我阅读了大量的研究报告,参与了相关的讨论和模拟演练,提升了自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础力学知识也不能忽视。它包括土力学、岩石力学等,这些都是设计地质工程结构的基础。我凭做大量的习题,强化了计算和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