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信科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备考技巧与经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阅读书籍时,识别哪些内容通常会出现在选择题中,哪些倾向于成为主观题是至关重要的。这样做能有效地管理时间,聚焦关键点,实现高效学习。自我复习策略可包括两步:首先,回顾过往的真题,将过去作为主观题出现的知识点在教材中标记,并记下它们被考查的年份和频率;其次,许多基础的政治辅导资料也会提供此类信息。初次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考试的主题和重点,而并非死记硬背。从第二次阅读开始,就需要积极记忆,同时伴随着深入思考,否则只会流于表面,效率低下。只有基础知识牢固,后续的记忆才会更加顺畅。
考研数学方面:
我使用的复习资料包括《李永乐全面复习指南》、《李永乐历年试题权威解析》以及《李永乐模拟测试六套卷》。对于数学爱好者张宇的系列书籍,如《高等数学18讲》、《线性代数9讲》、《概率论9讲》、《8套模拟卷》和《4套模拟卷》,我也有所涉猎。数学是我最早着手准备的科目,早在大三的寒假就已经开始了。虽然在高中时期我的数学成绩不算短板,但也称不上特别擅长数学。因此,我认为我的学习策略可能对那些数学基础中等的同学比较适用。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英语能力可算是中上水平。很早就开始了英语学习,大约四月时,我便启动了词汇积累,使用一本按词根排列的单词书,其中包含历年考研的例句,这对理解和记忆大有裨益,这期间我总共翻阅了两遍。在距考研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我每天早晨都会背诵100个单词,直至考前一天未曾间断。平日里,我主要通过背单词和做阅读来练习,长难句部分并未特别专项训练。鉴于阅读题的分值比重,我购买了从1997年至2020年的所有真题,反复做了约三遍,到最后,无需看文章或题目,我就能选出正确答案。做真题的目的是理解出题者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了解错误选项是如何设置的。具体做法是先独立完成阅读,对照答案,查看解析和翻译,确保能理解每个句子的结构,并掌握每个单词的意思。一旦你的阅读技巧达到一定境界,甚至能预测出命题者如何设计陷阱。对于写作,我选购了一本考研英语作文书,每天都背,熟记了大约十篇大小作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类似题目。初期我也尝试过做完形填空,但由于它需要极高的英语功底且耗时较长,效果也不明显,所以我只练习了不到十篇。最终,我对自己的英语总成绩感到较为满意。
考研专业课方面: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多个重要领域。这些知识点不仅理论性强,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在复习时,将每个部分都视为一个独立的模块,逐个击破。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熟练掌握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栈、队列、树、图等)的特性及其操作是关键。要能够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排序和查找算法的设计。我建议凭编写代码来加深理解,动手实践比单纯的看书效果更好。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涉及硬件层面的知识,包括CPU、存储器系统、输入输出系统等。这部分需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尤其是指令系统的执行过程。凭模拟简单的计算机模型,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操作系统的学习则侧重于资源管理和并发控制,例如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和调度策略等。理解操作系统内核如何协调和优化资源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基本的Linux命令和操作也会对学习有很大帮助。
至于计算机网络,TCP/IP五层模型是核心,要熟悉每层的主要功能和协议。网络传输的延迟、带宽、拥塞控制等问题也是常考点。做些网络实验,模拟数据包在网络中的传输,有助于深入理解网络原理。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每天定时复习,定期做题,保持对知识的持续接触和应用。我也利用在线资源,如论坛、MOOC课程,以及参考书籍进行深度学习。遇到难题,我会主动寻找解答,或者与同学讨论,这样既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增强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