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林业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林水土保持学院自然地理学考研备考要点与经验

北京林业大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首先说政治吧,这是我从小就搞不太定的一科,虽然它在很多人眼里很简单,需要我花费时间去攻破。从拿到考试大纲的那天起我就给自己定了计划,因为政治大题谁都可以答个差不多,在我的思维里唯一能拉开差距的是选择题。所以我每天中午会花时间去看会政治。算作是笨鸟先飞吧。9月到10月初学习了一段时间,从整体的知识构架和重难点突破都学习了一遍,并把考纲过了一遍,即使没有什么印象也要去看,无论是看什么都要看两遍以上,否则没有什么效果,大概在11月份到12月份初的时候应该还是在精做习题,细看大纲。这样两遍下来一定要让自己有很大收获,不能把很多知识点记住吧,但是至少记住所以科目的梗概吧。这个过程每天要花费的时间仍然不是很多,中午的两个小时就可以了(而我每次都会超过两个小时,是自己的原因。对政治不敏感。)12月份中旬到下旬应该是重点记忆政治的时候了,大量的背诵是必须的,有时候会背到自己想吐,后来看论坛里大家都有同样的感受,所以还好了,自己不努力,就会被别人落下。这也是一个逐步被淘汰的过程吧,所以每一步都要走好,更要很好的坚持下去。
考研数学方面:
在大学期间,我的数学成绩相当理想,同时我对这个学科抱有浓厚的兴趣。早在大三下学期,我就启动了数学复习计划。我首选阅读教材,不过并未完成所有课后练习题,因为数量庞大,我觉得有些繁琐。我倾向于深入理解每一个定理和定义,习惯于看完一章节课本后,配合完成一章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因此,在暑假来临之前,我已经几乎完成了整本书的复习。暑假期间,我专注于《基础过关660题》和《线性代数辅导讲义》的训练。开学后,我尝试了几套历年真题,并能在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内完成,这让我感到挺满意的。于是,我减少了数学的复习频率,偶尔做一些真题的部分题目。到了十月份的国庆假期后,我开始挑战颇具名气的400题。遇到难题时,我会花费将近三个小时去解答,虽然过程中有些挣扎,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令人欣慰的。而对于较为简单的题目,我通常花两个小时草草地解答后便结束了。第一次做400题时我没有全力以赴,等到题库耗尽后,我又重新做了一遍,这次我投入了更多的专注力。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考研真题是个好东西,要买带精解的那种,有的同学把真题做了好多遍读了好多遍背了好多遍对英语水平有帮助。作文有许多同学都是背了很多作文,这是一种方法,我也试过,但是背了之后,我发现自己过两天就会忘记,而且一本厚书背下来也很耗时间。所以我改“背”为“看”——也就是我会认真的看每一篇的思路,把句子主干划出来,然后看它是怎么来将短句写成长句的,最后逐渐形成自己的套路。考前网上会有很多什么所谓的高分甚至满分模板,也看到有同学说买了但是没法用,因为万能模板不可能百分百适合每一类主题。我写作的时候有一种习惯,就是我会要求自己必须用几种句型,比如强调,倒装,祈使等,具体的会看文章内容而定。因为文章看了十来篇就大致知道写作套路了,所以就整理了自己的模板~结果看来,我自己整理的模板也不是很差嘛
考研专业课方面:
地理学基础是一门涵盖广泛且深入的学科,它包括了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地球系统科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例如,你需深入理解地壳运动对地形形成的影响,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作用,以及水循环的过程和影响因素等。这些都是考试中可能会出现的重要知识点。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学习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在理解和记忆理论知识的,凭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方式,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能够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并这些知识。比如,你凭研究某个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来理解和运用土壤侵蚀与防治的相关理论。
再者,对复杂的地理现象和过程,建立起清晰的逻辑框架是非常有帮助的。例如,在学习气候系统时,先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洋流等因素入手,逐步构建起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模型。这样不仅能帮助记忆,也能提高解题时的思维速度和准确性。
定期复习和做模拟试题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凭反复练习,你熟悉考试的题型和答题方式,也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找出知识盲点进行补漏。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不要怕,多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或者查阅相关文献,都帮你找到答案。保持好的心态,坚信自己,也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