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人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我在高中阶段主攻文科,因此我对政治有一定基础,所以我从9月底才开始着手复习。政治的学习内容涵盖五个领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当前国内外形势与政策。我购买的教材包括大纲、《风中劲草》、1000题、考点预测、8套卷、4套卷、肖秀荣形势政策,还有米鹏三套卷、20天20题、任汝芬4套卷。大纲我看了两遍,大约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之后我转向了《风中劲草》,这本书我总共精读了三遍,最后又单独回顾了一遍重点,直到考试前一天都在持续阅读。期间,我穿插完成了1000题的两轮练习。我认为对于这类选择题,反复温习至关重要。我习惯仔细研读,多次重复,否则枯燥的知识点很难记住。我会强迫自己边看书边勾画关键知识点,这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对于1000题,我的做法是先记录正确答案,专注于正确的选项,再查阅答案解析,理解错误选项的错误之处。在政治学习中,我一直注重掌握正确的信息,避免错误,这样考试时正确认知会更加牢固,这是我的个人体会。至于形势政策,只需在最后一个月关注肖秀荣的热点时事总结即可。我认为选择题是政治得分的关键,做好选择题能轻松拿到40分,加上平均的大题分数,总分70分以上不成问题。《风中劲草》对于提高选择题成绩特别有帮助,特别是关注时政与毛泽东思想的融合部分。大题方面,得到30分相对容易,因为有押题四套卷,即使没有遇到原题,凭借你的政治素养也能构思出答案。今年的主观题大部分来自四套卷,所以四套卷务必熟记,我预留了15天,把四套卷和米鹏的押题背诵了三遍。不过今年米鹏的命中率不高,所以在背诵多种押题资料时,应以肖秀荣的四套卷为首要。此外,书写工整非常重要,学习间隙可以练习写字,我觉得这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考试时尽量快速作答,多写几句或许就能多得一分,而这也许就是决定考研胜负的关键。当然,首先要保证回答的质量,并合理安排考试时间。对于政治,我主要通过做肖秀荣的1000题并复习错题,大题部分则背诵肖四和其他参考资料。
考研英语方面:
阅读理解的精华在于领悟思想而非纠结词汇。每次完成一套题目后,不必过于关注正确与否,即使是做对的题目,也要深思自己为何选对,是因为直觉还是真正理解了其中含义;对于错误的部分,要剖析自己的理解与作者及试题意图之间的差异,并深入研读原文,确保每个句子都明了于心。对于那些初时难以攻克的句子,尝试动手翻译,即便译得不好,也要强迫自己完整写下,即使只是猜测,也要落在纸上,这有助于提升你的翻译技巧和阅读能力。关于参考书籍,最大的困扰就是优质资源稀缺,几乎没有一本资料能够完全匹配真题的难度。我个人仅使用了张剑的黄皮书,我认为仅凭真题就已绰绰有余。我从1996年起开始做真题阅读,每一题都精耕细作,反复操练,不断归纳总结。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西哲学史的学习是一次深度的历史穿越。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中国的孔子、孟子,再到近代的康德、黑格尔,每一个哲学家的思想都是一座丰富的矿藏。理解他们的观点,需深入阅读原著,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思想脉络。我发现,构建一个时间轴并标注重要事件和人物对记忆非常有帮助。对比分析不同哲学流派的观点,如西方理性主义与东方人文主义的差异,能深化理解和记忆。
哲学专业综合是对综合能力的检验。这包括逻辑推理、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我在复习时,侧重于理解和应用基本的哲学概念,例如存在、知识、道德等,并凭大量的阅读和写作练习来提升我的论证能力和理论阐述。我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尝试从多个角度解析问题,锻炼了辩证思维。
对这两门科目,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持续的阅读和反思。哲学不仅是知识的记忆,更是思考的习惯。我坚持每天阅读哲学文献,无论是经典著作还是现代论文,都能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点。我会定期记录和整理自有的想法,形成个人的哲学笔记,这是一个自我对话和深化理解的过程。
找到合适的同伴进行学术交流也很关键。中国人民大学有许多活跃的学术社团和研讨小组,经常一起探讨难题,互相挑战,这种互动激发了我对哲学更深的兴趣,也提升了我的论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