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渗流流体力学研究所材料与化工考研复习注意事项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复习资料,主要掌握任四、肖八和肖四是足够的,不需要额外做大题。通过阅读题目,思考相关知识点,并对比答案来检验自己的理解。分析题往往会在考试中出现。关于考试策略,我的政治成绩平平,但已让我感到欣慰。关键是时间管理,我花了约半小时完成选择题,其余时间专注解答大题。然而,由于对哲学和史纲的大题把握不足,我将它们留到最后,结果因前面三题花费过多时间,导致这两题只能匆忙且简略地作答,尽管如此,我还是对此感到相当满意。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轮复习高数部分粉皮的李正元版《复习全书》(很经典稍难冲高分强推)+张宇的视频,线代部分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李永乐的视频,这两个都是一边看视频一边看讲义,概率部分看的大红皮李王版《复习全书》,讲义的习题能自己写的决不偷瞄答案,看了答案也要跟着思路自己算一遍,不能偷懒,我一般还会在旁边批注解题思路和要点。有条件的话全书要看两遍。我投入在数学的时间不是很多,平均每天5个小时左右。一轮下来前面的部分就会遗忘很多,第二轮主要就是通过习题来恢复记忆整合提升,我用的是660题,做题之前一般会写一下整章的知识点总结,对加深基础概念的理解很有帮助。后期一个月就是每天上午一套数学题,可以真题和模拟交叉着做适应不同风格。真题做熟可以完美驾驭高频考点,但是还是有很多边角知识点照顾不到,这个时候模拟题的预测作用就凸显出来,我从张宇八套卷和合工大的预测卷中抽了10套做,那道差分方程的题预测题就做过好几道所以答的很顺利。级数的部分一直有很大漏洞抱着侥幸心理就没有补,结果考试的时候那道级数的大题是全靠想象力胡编很难过。后期真题的分数稳定在135+,模拟题120+。遇到遗忘的知识点一定要抽时间做专题复习,做模拟卷受挫是很正常的,我通常做三四天综合会花一天时间填补盲点。如果有再多一点的时间的话我会再多做一些模拟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熟练度还是不足,所以考研复习实在是宜早不宜迟。
考研英语方面:
完形填空分值最小,20个空共10分,很多人觉得完型填空没有价值练习,因为很多人练习了还是没有提高,而且分值小,但是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考越好的学校,你要的分数就越高,所以一分也不能放弃。完形填空给我的感觉是,近5-6年来的难度降低且难易程度趋于稳定,而不像是10年以前忽难忽易,所以总结规律还是有很大的提高的。完形填空,一次只做一篇,但是每个空都务必搞懂,而且要联系每个空的上下句,完形填空的规律是很多答案藏在文中,就是在填空的上下文中有明显呼应,对于这些呼应应当善于捕捉。另外,完形填空有每次必考的词(如转折、让步、递进、呼应、短语等),可总结出规律提高正确率。97-19年的完型做一遍之后,再把正确答案都填到空上看一遍,加强记忆,之后整张卷子进行练习时就可以检测出自己还有哪些容易错误没记住的知识点,这样下来,完形填空等于做了三遍。
考研专业课方面:
高分子化学主要关注的是高分子的合成过程,包括链增长反应、终止反应、链转移反应等基本概念。在这里,理解每种反应机理并能熟练运用是关键。例如,自由基聚合中的链转移反应如何影响分子量分布,阴离子聚合为何能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物等。掌握各种引发剂的工作原理和适用条件,如过硫酸盐、偶氮类化合物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高分子物理部分则涉及到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需深入理解高分子的链构象、结晶性、取向以及玻璃化转变、熔融等热力学行为。对橡胶态和玻璃态的转变,需理解其背后的统计力学原理。高分子溶液的行为,如Flory-Huggins理论,以及高分子的机械性能,如弹性模量、断裂强度等,都是重要考点。
学习这两部分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经典的教科书,如“高分子科学:原理、方法和应用”构建坚实的理论基础。凭做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际的聚合反应和高分子材料的性质,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也很关键,比如设计合成特定性质的高分子,或者解释实验中遇到的现象。
在复习过程中,我会建议多做历年试题,因这些题目往往涵盖了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整理知识框架,制作思维导图,帮助记忆和理解复杂的概念关系。定期自我检测,找出知识盲点,并及时补充,这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