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难学吗,怎么样才能学好呢(医学考研选择题怎么复习)

还可以。
要注意多观察标本切片,并将其与课堂上的理论相结合。平时多花些时间看看,这样才能记得更牢。
第一轮复习:
看书(先从简化版到详细版,然后再反过来),听课,背讲义并录音,再次看书(从简到繁,再到简),复习错题,参加模拟考试(初期每个月一次,后期每周约三次)。(生物化学的部分可以暂时放一放)
首先,将书从头至尾仔细阅读一遍,虽然耗时但实际上是节省了时间(这相当于完成了一次完整的阅读)。接着,再通过提炼关键内容来浓缩书籍的核心内容,借助目录构建知识框架,而不仅仅是纠结于细节,而是整体把握整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这就是所谓的“读书由繁入简”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结合老师的讲解进行学习,一边听一边记笔记,重点关注自己看书时未能完全理解的部分。课后及时温习,重新背诵讲义内容。
如果是在上午的话,则可以在午休前将讲义拍照并背诵;若是在下午,则可在饭前背诵,晚饭后再重复一遍。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大声朗读并录制下来,睡前再听一遍。最终能够默写出讲义的重点内容。之后再完成对应的章节习题,标注错题,并且要清楚每一个选择的答案为何正确或错误,在书中找到相关知识点进行标记,以便触类旁通!
最后是复习这些错题。研究显示,根据记忆曲线反复记忆七个周期,就可以形成长久记忆!
下面具体看一下各个科目的情况:
1. 生物化学:
- 知识点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关联性,贯穿始终的主题是生命的化学本质及化学如何解释生命现象。
- 生物化学中的推导和计算较少,更多的是概念性的内容,因此需要大量记忆。
- 巧妙的记忆方法很重要,将学习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并掌握其内在规律性。
2. 病理学:
- 主要研究疾病的起因、发展机制、病理变化及其后果。
- 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
总论部分的学习重点在于理解和记忆定义、原因、分类、病理形态变化及其结果。
各论部分的学习重点则在于了解病因、发病机制、基本病理变化、各器官的具体病理改变,还要掌握临床与病理的关系及其结局,并紧密联系总论内容,基于总论的病变展开深入探讨。有些考题会将两者综合考察。
3. 生理学:
- 包括十二章内容,共计161个知识点。
- 首先需准确理解生理学术语的概念,特别是生理学相关术语;其次,应掌握各种系统的调控机制,例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调节及正负反馈原理。
- 复习过程中,应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制定个人复习计划,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完成历年的真题和模拟题。
4. 内科学:
- 注意事项:
1. 认真学习引言部分,这部分通常包含高度总结的信息并且涉及许多考题。
2. 对病因要有深刻的理解,特别是那些有明确病因的疾病。
3. 掌握疾病的发展机理。
4. 关注病理变化,重点放在病理解剖特点和生理变化上。
5. 要熟悉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和检查手段;注意文本中对症状、体征和检查的精确描述;分辨某些错误表述或非典型症状;留意体液成分、激素水平及电解质变化;
6. 治疗与药物使用方面,应注意首选治疗方法及禁忌症;还需注意特定情况下的给药途径、停药时机和用药限制。
7. 注意重要数据。
8. 注意英文简称。
5. 外科学:
- 包括五个部分:总论、胸外科疾病、普通外科、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外科疾病和骨科。
- 共计114个知识点,外科学着重考察手术指征、禁忌证、手术方式及相关并发症。
第二轮复习:
继续看书、做练习册、复习错题、做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目,并加强生物化学方面的复习(参照第一轮的方法)。
有了第一轮的基础,第二轮将会更加顺利。先看书,再做题,标记错题,复习第一轮出现过的错题,并完成执业医师考试的相关题目(主要集中在内科和外科)。
第三轮冲刺复习:
复习第一轮和第二轮的所有错题(含执业医师题目)、冲刺课程、背诵讲义、做近十五年的真题和模拟题、最后三套试卷以及最后五套试卷。
进入冲刺阶段时,一定要保持冷静。“行百里者半九十”,如同耕作田地一般,春播夏管秋收,到了收获时节绝不可松懈!此时需要大量练习真题和模拟题,发现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尽量每天都完成一套题,分析错题找出弱点逐一攻破,避免在同一处跌倒!同时整理一些难题作为最后冲刺之用,确保所有薄弱环节都能得到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