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经济与管理学院创新管理考研备考诀窍与经验

中国科学院大学创新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看法是,以下步骤必不可少:仔细研读大纲解析两次,肖秀荣的1000题也要完成两次(一次正规做,一次专攻错题),同时配合风中劲草教材和习题各一遍,还需要熟记二十天二十题,以及深度理解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尤其是选题部分,要求倒背如流!)和任汝芬及风中劲草的最后四套题。
首先,大纲解析绝对关键,没有任何其他资料可以取代!必须认真研读至少两遍,如果对政治不感兴趣,更要多加阅读!其次,1000题因其经典性,是巩固知识的关键工具。碰到难题时,别急着看答案,先在大纲解析中寻找解答,并做好标记。同时,重温错题也是提升选择题准确性的秘诀之一。
风中劲草善于提炼要点,其练习题设计合理,包含了历年真题,但其内容是精华版,建议作为补充,大纲解析仍是基础。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题,命中率极高,今年预测至少三道主观题,一道相关,去年则是两道。这系列试题的重要性无需赘言,使用过的人深有体会。
至于二十天二十题,注重简答题;风中劲草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则更偏重选择题。我本人并不惧怕政治,从九月大纲解析发布后开始复习,没全文背诵大纲解析,只专心记忆了二十天二十题和肖四,考试时选择题感觉良好,简答题也有充足准备,因此成绩还算理想。但如果你觉得政治难啃,最好多花时间,毕竟考试时政达不到分数线会很不利。
考研数学方面:
今年的数学考试出现了不少新颖的题目类型,大题目相对规范,但前面的选择填空题却让人颇费脑筋,明显感到自己的训练不足。从四月起,我开始了独自学习高等数学的旅程,仓促地在暑假前完成了初步的学习,尝试做了李永乐的全书,却发现完全无法下手,只能浏览,内心焦虑无比。之后,我对每个概念都学习了一些解题策略,到了后期做题时,这些技巧显得极其实用。学数学切记不能光看不动手,看得再多也不如亲自动手做三次。直到十一、十二月我才勉强完成了全书的三遍复习,真题也刷了两遍,第一次按照模拟考试的形式,每天早上一套,严格计时,这样的练习对我帮助很大。我大概只做了两三套模拟题。数学是我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的科目,同时也是我最后最有信心的部分,因为我深信这是提升分数的关键,我对此还抱有一丝丝期待。
考研英语方面:
请珍视每一份真题资料,并投入全力去应对。我在暑期专注于真题训练,每日午后设定两个小时(偶尔延长至两个半小时),全力以赴完成所有题目,除了作文部分。关键在于专注且仔细地解答。完成后,我会立即对照答案,深入理解解析。接下去的两天,我将时间用于回顾并总结过去做的试题,整理生词,琢磨难句,每一个字眼都不放过。整个暑假下来,我的英文笔记几乎填满了一本,后来的日子里,我时常回顾这些笔记。对于真题,我坚持多次操练,第一次结合详尽的文章分析来答题;第二次则深思为何选此项,了解这是哪种类型的问题,比如是事实细节、推理判断还是总结概括;第三次再进一步探究错误选项的错误之处,如过分推断、混淆概念或添加非原文信息等。我依照这种模式,对真题进行了三轮深入研究。至于作文,我从11月开始筹备,至少熟记大小作文各五篇,通过中译英、模仿写作及反复背诵来提升能力。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基础理论是核心。无论是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都需扎实的基础。理解供求关系、市场均衡、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决策等基本概念是第一步。我会建议你阅读萨缪尔森的经典教材,它以清晰易懂的语言阐述了这些基础理论。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这是非常必要的。
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解与分析也是重要的一环。你需掌握GDP、失业率、通货膨胀等宏观经济指标的计算和解读,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机制。这部分内容需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阅读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或者关注财经新闻,提升分析能力。
再者,对创新管理专业的学生,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尤其重要,特别是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的部分。理解垄断、寡头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以及如何凭价格歧视、产品差异化等方式获取竞争优势,这些都是创新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要注重模型的应用。例如,成本收益分析、机会成本、边际效用等概念在创新管理和项目评估中经常使用。凭构建模型,你更科学地预测和决策。
复习经济学不能忽视数学工具的运用。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是经济学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高级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中。确保你对这些数学知识的熟练掌握,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