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杭电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考研复习诀窍与经验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复习,每个人的策略可能不同。有人认为九月份开始着手完全足够,但我认为这取决于个人的基础。假如你在大学期间已经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科目,并对其有深入的理解,那么你可能可以选择在新大纲发布(大约在九月中旬)后开始复习。然而,如果政治对你来说完全是陌生领域,我推荐你至少在九月之前先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因为它较为抽象,需要深度理解,而且每年的变化不大,提前准备可以让你在后期的复习中有更多余地。毕竟,政治考试涵盖毛中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时事政治等多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的部分特别难以直观解释,你需要确保真正理解和掌握,而不是敷衍了事。马原的试题主要测试你的理解能力,期待遇到原题是不太现实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当前政策紧密相关,每年都会有所变动,所以最好在九月之后开始复习这一部分。
历史部分的授课风格常常轻松幽默,讲师会将历史事件讲述得生动有趣。关键是要理清时间线索,因为考试题目往往会跨越多个时期,比如重要的会议、著作以及各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等,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记忆的内容。那些看似复杂困难的部分往往是得分的关键,因此值得投入更多努力。至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于相对易懂,分值占比也不高,所以我没有花费太多精力。
最后,如果你有机会参加一些辅导课程,那会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复习,我是从3月中旬开始的,直接买了本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开始啃,一开始看的时候,会感觉挺吃力的。特别是微积分部分,因为是大一学的,早就遗忘了,重新拾起来有点困难,而且全书上的题会比课本难一些。所以,我从基础开始复习,之后的拔高也相对简单了很多,全书第一遍会看的比较慢,有时候一天几个小时也就看个几页,而且很多题不会,这时候不用太着急,因为不会是很正常的,如果第一遍就所有题都会了,那真是有点轻视永乐大帝了…..第一遍全书看完,已经是六月底了。然后暑假开始看第二遍,这时候会比看第一遍快一些了,已经很多东西会了,接下来就是啃难啃的了。专心把每章自己不会的给学会,不一定都能弄懂,只能说争取吧,老师讲课的时候一定要做一些笔记。到暑假结束,全书已经看了两遍了。然后把整理的笔记看了几天。然后买了本660题,看全书第三遍的同时,晚上会抽出一点时间来做660题中的选择题,这时候老师基本已经讲过专题训练的课了,所以我觉得还比较简单,没有其他人说的那么难。
考研英语方面:
从八月末我便着手准备英语学习,初期专注于词汇积累,完成了恋恋有词的几个单元,还研读了大部分的红宝书。进入九月,我逐渐开展基础阅读训练,听说张剑的阅读材料颇受好评,因此也投入其中。十月中旬,我开始接触真题练习,每天一套,从1998年的试题做起。到十一月结束时,我才完成所有真题,但仅对了答案,并未深究解析。紧接着,我又反向重做了这些真题,从最近一年往回推,同时预留了两套用于模拟考试。这次我认真研究了解析,查阅生词,记忆重要句子。十二月,我按照题型进行专项复习。此外,我开始为写作做准备,跟随王江涛的考研英语满分作文进行背诵,直至考前一天早晨,我分别背诵了10篇大小作文。因为我的写作能力确实有限,所以我强迫自己多背诵以提高水平。
考研专业课方面:
“机械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它涵盖了机构分析、设计、动力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有较高的要求。在复习过程中,理解概念是基础,掌握公式是关键,能够灵活应用则是提升分数的关键。
1. **基础知识**:机械原理的基础包括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等基本机构的运动分析。这些内容需熟记各个机构的类型、特点和应用场景,并能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2. **动态分析**:这部分主要涉及瞬心法、速度合成定理、加速度分析等内容,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构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方法,这需有扎实的向量知识和好的空间想象能力。
3. **设计原则和优化**:机械设计中涉及到的效率、刚度、寿命等问题,需具备一定的工程背景知识。学习过程中,多思考如何按实际需求选或设计合适的机构。
4. **专题研究**:如机器人学、振动分析等,这些是机械原理的拓展领域,虽然不是每个考试都会深入考到,但了解其基本原理和应用拓宽视野,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5. **案例分析和习题练习**:理论学习的,做大量的习题和案例分析至关重要。凭解决具体问题,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6. **创新思维**:机械原理不仅仅是公式和定律的应用,更是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创新思维,尝试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问题,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7. **持续学习**:机械工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更新的领域,及时关注学科前沿,了解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使学习更具前瞻性和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