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读书会走红的工地大叔《人民日报》刊文:读书,把自己弄得好一点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07月11日 08:21:21

我叫刘诗利,家住河南濮阳,农忙时在家种地,不忙的时候,进城打工赚点钱。前些天收完麦子,我就到了北京,在马驹桥附近找活儿干。早上 5 点多,活儿多一些,7 点以后,就不好找了。绑钢筋、打混凝土、砌墙、打地面,这些活儿我都干。没活儿或者下了工,我就到西单的北京图书大厦看看书。每次翻开书,都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一次待上七八个小时,感觉不赖!

没想到,我在北京图书大厦听陈行甲新书分享会的视频火了。以前听说过陈行甲老师,现场看到海报,我就过去了。结果被编辑拍下视频,上传到网上,陈行甲老师现场还送给我他的签名书。我很兴奋,也觉得幸运。

其实,我好多年前就去过北京的书店。2005 年左右,第一次去北京,跟着一个老乡做地铁工程。没活儿的时候,我在路边买了张地图,看着看着,想起来以前读过一篇文章,说北京图书大厦的书多、环境好,就想着去看看。倒了几趟公交,到了大厦,一走进去,真是和文章里写的差不多嘞,不孬!比我见过的书店大多了,好几层,各种书都有。在大厦里,我问一个买书人:" 北京还有啥书店?" 他说还有王府井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后来,我又去 " 打卡 " 这两个地方,怪得劲。

为啥去 " 打卡 "?我爱看书。四年级的时候,村小张老师跟我们讲:" ‘深水养大鱼’。写文章就像养鱼,你们要多读书,写作文才容易用上。" 这句话我印象很深。后来,他还给我们订了《中国少年报》,班上同学都盼着看,这可能是我对读书最早的兴趣。

我爹给我在集上买过两本书,内容到现在我都记得很清楚。一本是《雷锋的故事》。雷锋去报名当兵,人家说他体重不够,他说 " 我还没吃饭呢 ",让人家等一会儿再称,还有他开车的故事、帮助老百姓的故事。另一本是《动脑筋爷爷》,里面有各种生活里的问题,比如一个小孩问爷爷,同样周长的管子,是圆的吸得快还是方的吸得快呀?爷爷回答是圆的,因为横截面大。

初中毕业后,因为村小缺人手,我就去当了代课老师。200 多个学生、5 个班,语文、数学、自然、品德、体育,这些课我都教过。那时,第一节课都是阅读,我带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帮他们培养读书的兴趣。再后来,家里有了小孩,我得挣更多钱,就开始了一边种地、一边打工的生活。

网上火了以后,有网友给我留言:" 泼天的流量来了,你要珍惜。" 我在想,自己为啥火了?像我这样喜欢去书店的人也很多,可能还是因为外貌上跟 " 读书人 " 有些反差,吸引了网友。大家关注这个事,说明大家对读书和知识是很重视的,都希望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这真是好事!

我的名字里有个 " 诗 " 字。祖辈传下来的家训说," 言行合法,诗书训子,义理传家 ",里面的字,就成了不同的字辈。刘家我这一辈有几十个人,都是 " 诗 " 字辈。我想,祖辈们用这些话教育后人,也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希望我们多读书、有文化、家风好。

读书,把自己弄得好一点,很多人都是这样子的。现在大家工作都很忙,好像很难抽出时间读书。但人是有一定主动性的,真想读的话,总能抽出时间。现在不光有纸质书,还有手机里的书、新闻、短视频,都能获得知识。像电焊、砌墙,工友们都可以查书查视频,怎么量长度、怎么切、怎么绑,清楚得很。读书,提高了水平,才能把事情做好。

我今年 58 岁,孩子也娶媳妇了。生活上他们能照顾自己,我的压力小多了。不过,活得干,还是有个事儿干着好。读书也 " 中 ",读书不光能获取信息,还能休息放松、让人心情好嘞!

(本报记者张明瑟采访整理)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