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战争部”复辟,撕下了最后一块遮羞布

最近美国干了件挺“直白”的事,那就是不顾各方反对,坚持把国防部改名为“战争部”。其实“战争部”过去也叫过,而且叫了 150 多年。有人说“战争部”复辟,是美国在为战争做准备,这话算是说对了一半。其实美国从建国起几乎就一直在打仗,“以战养国、挟国备战”这八个字,才是它不到 250 年历史的真底色。
▲ 美国战争部徽章
从 1776 年建国到现在,美国真正没掺和过战争的时间,加起来才不到 20 年,还不够一代人从小学读到大学。如今美国的领土、财富、霸权,全是靠枪杆子“抢”来的。
从 13 个殖民地扩成横跨北美大陆的国家,美国拓展的每一寸土地几乎都沾着血。
往西看,对印第安人那套操作堪称“种族灭绝教科书”:1830 年国会通过《印第安迁徙法案》,把东部的切罗基、乔克托等部落往西部荒漠“赶羊”。光“血泪之路”这一条迁徙路线,切罗基族就死了 4000 多人,相当于每走 3 公里就埋葬一个同胞。到 19 世纪末,印第安人原本 80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剩 30 万平方公里的“保留地”,还全是种不出庄稼的贫瘠地带。
▲ 1830 年《印第安人迁移法案》颁布后,美国政府动用军队逼迫大量印第安人向西长途迁移,成千上万人丧命途中。
▲ 一幅 1917 年的讽刺漫画:美国一面讲“人间太平,善待人类”,另一面则大谈“军火待售,火速交付”。
▲ 2025 年 9 月,美国战争部长赫格塞思召集美军全球 800 多位将领开会,期间提出强化将领体能测试,清除军队 LGBT 群体等改革措施。
▲ 2025 年 6 月,四名来自 Palantir、OpenAI、Meta、Thinking Machines Lab 公司的技术高管宣誓就任美军预备役中校。
反过来,传统军火商也在“吞噬”科技公司。波音买了无人机软件企业,洛克希德 · 马丁利用资源成立自家 AI 公司,摆明就是想把“科技 + 杀人”的生意做到极致。
最赤裸裸的是对盟友“敲竹杠”。以前美国还装“大哥”,现在直接把盟友当“提款机”:对着北约国家喊“军费必须涨到 GDP 的 5%,否则要你好看”。压着欧洲掏 1000 亿美元买美国武器援助乌克兰,美其名曰“援乌抗俄”,实则是帮美国军火商清库存。
▲ 视频:2025 年 6 月,美国白宫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恶搞视频,宣称“美国回来了,爸爸回家了”,暗讽欧洲对美国的依赖。
在中国周边,美国更是没闲着。反复在东海、南海搞军演,在菲律宾、日本部署“堤丰”导弹,还把高超音速导弹摆到澳大利亚,说白了就是想把这里搅浑。
不管美国的“战争生意经”怎么改头换面,美国的“战争资本主义”本质不会变,那就是把国家机器变成军火商的“赚钱工具”,为了让少数人暴富,不惜让全世界陷入混乱,让老百姓承受战火。
中国才不跟美国玩这套“争霸”游戏,因为我们看透了,战争资本主义的根子,就是制造“不安全感”。你越怕打仗,就越想买美国武器;你买得越多,美国就越有底气挑事,最后形成“越买越乱、越乱越买”的死循环。
所以中国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不是空喊口号,而是真真切切给世界找“安全出路”。我们倡导的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回应了各国人民最朴素的渴望:大家要的不是苟且的和平,而是有尊严的安全,真正长久的安全。
▲ 视频:2025 年 9 月,香山论坛与会嘉宾表示:没有一个论坛可以(像香山论坛一样)安排乌克兰人、北约的人和俄罗斯军队的领导一起开会。
现在世界上越来越多人也看明白了,美国喊的“安全”,是美国军火商的安全;美国赚的钱,是滴着血的黑心钱。只要美国的军工复合体还没倒,它就不可能放弃战争生意,还会披着“维护国家安全”“捍卫自由民主”的外衣,继续挑事。但就像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现在越来越多国家不想再当美国的“棋子”,不想再为美国的军火商买单。
一方面,美国工业实力日渐衰落。别看美国嘴上吹得欢,什么 AI 赋能、自主武器这些新概念层出不穷,可往往都是吹泡泡、画大饼。好不容易 PPT 成真,结果发现用的还是中国零部件。毕竟对于军火商来说,炒概念的钱远比生产武器的钱更好赚。
另一方面,美国的信誉正在加速破产。比如一边强压别人购买武器,一边美国武器预留后门的传闻却沸沸扬扬,各路盟友纷纷开始审查合同。嘴上说着捍卫和平,却持续向以色列供应武器,给地区形势拱火浇油。如此种种,美国与美国武器的口碑还在自由落体中。
▲ 美国历史的真底色就是战争与暴力。
美国的“战争资本主义”可以逞凶一时,却无法永远横行。因为它最大的敌人,不是某个国家,而是浩浩荡荡的历史大势和天下人心。当生存与发展的愿望成为全球共识,当合作共赢的呼声压过导弹的轰鸣,美国这套“战争生意经”念得再响,也终将被和平的钟声淹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