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不是谁都适合“向上社交”

博主:fm5i0dxdb2j0考研资深辅导 2025年10月10日 21:24:22

我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正好赶上创业潮,搞了个小小的互联网公司。我踌躇满志,理想是去纳斯达克敲钟。2025年再这么说,一定会被大家笑话,但在2015年,饭桌上三杯白酒下肚,这么吹上一句并不丢脸,甚至朋友之间还会互相激励,彼此吹捧。

就是在那个猪都等着被大风吹起的年月里,我第一次听到“向上社交”这个词。

照旧是在某个饭局上,一位融资能力拔群的CEO,喝多了传授生意经。只见他双颊通红,醉眼惺忪,环视同桌人一圈,举起酒杯似笑非笑地说,你们啊,不懂得“向上社交”,小小的生意迟早歇菜。

这四个字字面意思很好懂,顾名思义,就是大家的社交时间宝贵,理应花在所处位置比自己“上面”的朋友身上。至于怎么定义“上”,当然是比我有钱的,比我有势的,能给我的生意带来好处的,能开拓我的视野的。

那晚之后,我真反思了。我平时素喜踢球,最要好的朋友全是球友,除了上班加班,业余社交圈就是踢球圈。爱踢球的朋友各式各样,什么人都有,也有貌似混得极好的,但人家不说,我也从来不去问。绝大多数都是像我一样的普通人,每周开个小破车来球场上出出汗,就为了图个爽快。

踢完球,也是要吃顿饭的。同龄人都知道,很多球友球踢得一般,但酒技之宏,远胜球技。踢球只是前奏,真正的主题往往是球后聚餐。球友们一落座,酒斟满,桌上就没了大小,你是CEO,他是小职员,彼此都不介怀。大家喝得面红耳赤,往往为了一个球的得失掰扯半天,那真是越掰扯越来劲,气氛越喝越有。

对很多中年男性来说,办公室是硝烟弥漫的战场,家里也有各种各样的事要操心,一周之中,唯有这一场球加一场酒,才是最最放松的时候。

按照“向上社交”的理论,球可以踢——起码能强身健体,酒就没必要喝了。毕竟每周几个小时花在这桌酒上,什么实际的利益都得不到,对自己的事业于事无补,完全是浪费时间。

那年,我一门心思创业,一切行动都以去纳斯达克敲钟为终极目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调整了策略,找了个某名校EMBA的球队,改和他们踢球。这支球队队友都是老板,不敢说非富即贵,但绝对个个都是人才。这个办法其实是有点鸡贼的,一方面仍然可以踢球,另一方面也能“向上社交”,属于既要又要。

踢了一阵子,我就发现,这“向上社交”不容易。一来,人家在上面的人,往往谨言慎行,刻意接触,人家很难和你深交。再者,他们时间宝贵,恨不得一分钟切成两分钟用,也很少有真正在松弛状态下交流的机会。但对我来说,因为带着“向上社交”的机心,这球踢起来就没意思了,球场上要顾忌的东西就多,酒桌上要讲究的礼仪也多,说话得看一下别人脸色,敬个酒都怕别得罪谁。这样纯粹把社交当工作的勾当,有违本意,不舒坦。

最后还有一条,“向上社交”这条路太卷。哪个“上面的人”身边缺人?都是被簇拥着的,里三层外三层,有的是要和人家打交道的人。但“上面的人”再神通广大,一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时,时间根本分不过来,落到我头上的交流,只剩下了些迎来送往的客套话。

这么“向上社交”了两年,因为我能力不够,社交上没什么突破,自己的公司业务也没有起色,苦苦支撑了几年,最后还是关门了事。痛定思痛,我深刻地意识到,“向上社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事业,也不是人人都适合,人人都有能力搞定的。

如今,我照旧和一些互相没什么利害关系的球友厮混。每周踢一两场球,喝一两顿酒。我的生活似乎像一条股票的曲线图,从某个低点爬到了一个高点后,缓缓又回到了低点。不过,我也是有所收获的。譬如,懂得了一个简单的道理:社交这种事,对我这种人来说,就是和彼此喜欢的人一起厮混,至于是向上还是向下,并不那么重要。

“向上社交”对我来说,门太窄,拥挤不堪,走得不舒坦。如今我想通了,我一个普通大俗人,窄门还是留给别人,自己嘛,哪里凉快哪里呆着吧。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