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南昌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全攻略:中科院稀土研究院学霸亲授秘籍,助你一战成硕!

南昌大学材料与化工考研经验与复习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我是从7月下旬开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月下旬开始至9月底,这个阶段可以《1000题》也可以加进去,听完一个单元后可以配套《1000》题巩固,毕竟因为政治记忆的点太多,对于大部分考生来说又都是初次接触,很容易出现昨天刚听过的知识点今天就忘记的情况,而且通过做题,也更容易把握哪些是重点考点或者容易设陷阱的点。建议第一次做《1000》题不要把答案写在书上,这样可能会对第二次做题产生干扰。我的习惯是,每次做题把答案写在纸上,对过答案后把做错的题号用笔在书上标注,以筛选出第二个阶段要做的题目。这个阶段我对政治的时间安排比较灵活,一般是在学其他学科学累的时候穿插政治,这个阶段重点是理解性记忆,不太费脑,可以作为调节性的学科。10月至11月中上旬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我仍以选择题和基础知识点的巩固为主,并辅以《肖秀荣时政》。这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比较固定,一般早晨拿出1至1.5小时温习讲义知识点,重点复习需要记忆的选择题考点。晚上拿出半小时至四十分钟,针对第一轮的错题再做一遍,如果依然做错,需要分析原因,找出这道题所考的知识点,着重记忆。这样两轮下来对于选择题会有一个不错的掌握。此外这个阶段可以加上《肖秀荣时政》,学累的时候看两页,书中对于重点会有黑色加粗标注,其余部分是帮助理解。对于时政书后面的配套选择题最好做一下,因为这本时政是以专题形式进行介绍,每个专题就像一篇小文章,容易让人抓不住考点,看了后边的选择题,就会比较了解哪些地方是考点。肖大大对于时政题的把握还是很棒的。第三个阶段就是从11月中旬到考前,主攻大题,辅以选择题考点记忆。大题没什么好说的,就是背背背,我主要背的肖四和部分肖八,有余力的话可以多背些。
考研数学方面:
我大概说下解决选择填空的方法吧。660题选择填空就做数学(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全是选择填空,大概有800道左右的题量,我当时是每天30道规定2小时做完。先做完全部选择再做填空。并且我是按照第一天高数,第二天线代……这个循环顺序做的。这个方法我自己想出来对付之前提到的“忘记之前内容”的。我想如此循环下去,3天一个周期,全部做完一本书大概就是1个月左右,这样等你1个月下来,就全部都很熟悉了。
考研英语方面:
复习书目:黄皮书,还有黄皮书作者出的阅读120题。本人记忆力极其差。极其。英语还好,但是做了两套真题测试了下考研英语水平就慌了,当时已经十月份了,还木有复习,历年真题做了之后考得离过线差太远。后面就着重复习了下。每天做2篇阅读,然后再对答案之后将阅读里的不会的单词和词组写在一个教案本上,查阅单词本写上音标和注释。第二天先背诵写在本子上的单词,确认背下来了再开始做新的阅读理解,再写下当天阅读理解不会的单词。背起来很吃力的用铅笔在前面标注一下,第三天再从单词的第一页开始背到最后一个单词。。。。如此反复。直到确认前面几章的单词不会忘记后再从头只背标注的单词。每天都如此,每个单词都背过无数遍。由于确实记忆力很差,还是会忘记,忘记了再从头开始背。最后,很厚的教案本写了两个本子,教案本都烂掉了。120题的阅读做好后(一共两本,我只买了一本做,由于时间不够)开始做真题。我做真题的时候没有做作文。真题留两套近两年的考试前考察能力用。一共做了两轮真题。近两年的做了三遍。确保真题里的每个单词都背了,最好都会。阅读核对答案之后弄明白为什么选这个选项。作文是考前前两天才开始看,几乎没有背模板,由于应用英语本身还不错,所以作文部分没有值得借鉴的经验。
考研专业课方面: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基础课程,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等多个领域。在复习初期,我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构建了完整的知识框架。比如力学部分,要理解牛顿三定律,掌握质点、刚体的动力学问题;热学则需理解分子运动理论和热力学基本原理;电磁学中,麦克斯韦方程组是核心,要深入理解电场、磁场的概念及相互作用;光学主要涉及波动光学和粒子光学,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量子力学虽然抽象,但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是关键。
对每个章节,我都建议先通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做课后习题进行巩固。特别是对复杂的问题,我会尝试从多个角度思考,加深理解。我还利用网络资源,如MIT开放课程、Khan Academy等平台上的视频教程,它们用生动的方式解释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
在复习过程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和应用,不是死记硬背。例如,我经常凭绘制图表来帮助理解物理过程,或者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这样既能提高兴趣,也能加深记忆。定期自我测试也是必不可少的,使用模拟试题或历年真题进行实战演练,熟悉考试形式和难度。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很有帮助。我参加了一个学习小组,定期一起讨论难题,互相讲解各自的理解,这种互动使我对很多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困难时,要有耐心,自己能克服。即使遇到不理解的内容,也不要急于求成,是多花时间去钻研,或者寻求他人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