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江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江苏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要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个人认为《风中劲草》相当实用,它比《精讲精练》更为简洁明了,涵盖了所有关键知识点,并在每个知识点旁注释了近年来的考试重点、热门话题以及哪些内容近期未被考察过。对于文科生而言,政治通常不是难题,我仅凭高中时期的积累就足以应对。我想分享一下我的复习策略:
1、学习材料:《考研政治大纲解析》、《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以及历年真题。
2、复习步骤:首先,使用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考研政治大纲解析》,边阅读边做题,这样有助于整理知识点并构建知识框架。这个阶段可能较慢,但不必焦虑,初次通读大约需两个月。无需等待新大纲发布,除非有重大变革,否则旧大纲足够使用。我选择了《徐之明 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梯度实战训练题全集》,其选择题解析十分清晰。
其次,在10月至11月期间,专注于背诵各个理论要点,这对于问答题至关重要,避免答题时无从下手。同时,持续做题以保持手感。
最后,进入12月直至考试前夕,我才开始接触真题,尤其是问答题部分,几乎对应着大纲解析每章的一道大题。于是,我对各章的重要内容进行了再次强化复习。
考研数学方面:
虽然不是高分,但是还是想多讲讲。用的资料:数学考纲,课本,二李全书,李正元的真题,660、400题以及合工大模拟卷。资料不多,毕竟数学资料贵精不贵多,关键是自己下笔多做两遍。具体时间安排就不赘述了,每个人情况不一样,按自己的进度安排。但是强烈建议开始复习数学的时候做一个整体计划,然后根据实际进度安排到每天即可。第一遍做全书的时候感觉都不会做也不要慌,正常现象。660这本书我强烈推荐,虽然我磨蹭了两个月才做完,但是做完以后我再刷第二遍全书的时候能做百分之七八十的题了。套题我是:五套试卷为一周期,3套真题2套模拟,这样会有难度区分;十天一周期,一天做套题,第二天订正外加复习以前的错题。但我这人呢非常粗心,题目数据能看错,计算也是小错误不断,导致真题模拟也经常上不了130,那时候还是有点急的,因为我的目标就是130+。但是考场上仔仔细细做下来的结果也还可以。所以大家平常不要太在意模拟成绩,没必要和别人去对比,只要认真总结错误争取下次不犯就好。时刻记得最后一次的考试才是你的分数。
考研英语方面:
从八月末起,我开始了英语一的阅读练习,每日投入2至3篇文章,完成之后会对比解析以理解文意,并摘录生词。这样的过程一直持续到十月份,我才终于完成了所有英语一的阅读题目。接着,我转向英语二的阅读部分,由于其题目数量有限,所以我调整为每天两篇,同样遵循解题、核对答案、理解文章、记忆词汇的步骤。错误多并不必过于担忧,关键是要真正理解文章的意思。偶尔会出现一些难以确定答案的题目,不同参考资料可能会给出A或B两种答案,但这类情况非常少见,无需过多纠结。我大约对英语二的真题进行了三次刷题,第三次时模拟考试时间限制,使用答题卡来完整做一套试卷。词汇积累至关重要,但每个人记忆单词的方式各异。我发现使用单词书对我效果一般,于是选择了网上下载的一份无序的单词列表,只有英文单词和中文释义。在遮挡中文释义的情况下浏览单词,标记出“不太熟悉”和“完全陌生”的,然后重点复习这些部分。随着词汇量的增加,阅读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
考研专业课方面:
金属学及热处理是材料科学的基础,它涵盖了金属的晶体结构、相变、塑性变形以及金属材料的热处理工艺等多个方面。理解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至关重要。例如,你需了解金属的晶格类型——简单立方、体心立方、面心立方等,它们对金属性能的影响;,深入理解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等基本概念及其形成条件。
热处理部分,你需熟练掌握各种热处理工艺,如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它们的作用机制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比如,淬火能提高钢的硬度,但可能使其塑性和韧性降低,回火则调整这种状态,使材料达到合适的力学性能。理解C曲线和Ms点的概念,对理解和预测金属的淬火行为非常重要。
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是提升理解的关键。凭实验室的操作,你直观地看到金属在不同热处理下的微观变化,这对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非常有帮助。做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多做历年试题和模拟题,不仅检验理解程度,也能你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和解题技巧。
再者,关注金属学的前沿动态也很重要。虽然考试主要基于基础理论,但是新材料的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往往会引发新的研究热点,这些可能会在论述题或者综合分析题中出现。
建立自有的笔记系统,整理归纳知识点,这将是你复习时的重要参考。理解重于记忆,只有真正理解了原理,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