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重大生物工程学院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重庆大学生物与医药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暑假开始刷选择,到最后刷了三遍,第一二遍全部都做,标注错题,第三遍只做错题,早上背一节晚上做一节;分析题也是直接背的。最后很多人用肖四肖八,据说大题预测很准,我的建议是辅导机构和肖四肖八结合起来,虽然肖四肖八的分析题很长,需要把肖四背熟,但肖八可以半熟。需要强调的是选择题一定要在大量背分析题之前做好,不然后期分身乏术。
考研数学方面:
去年3月份开始买了几本经典教材:同济大学的高数,清华居余马的线代,浙大的概率统计以及配套的课后题辅导册。复习方法是按章节看,边看边抄概念、公式,并且准备个本子做课后题,不懂的或不会的就摘到笔记本(抄概念的本子)上,当然做题的本子和笔记本分开。这一阶段大概花费了2个半月左右。接着就开始做《660题》,其实没有做完,只做了选择的全部和填空的一半左右吧。先提醒一下哈,做这一部分比较折磨人,因为错误率会非常的高,但要经受得住考验,毕竟这才刚刚开始。你会发现很多东西都忘掉了,但是浏览之前做过的笔记就会很快拾起。6月初到月底我停下了考研复习,准备学校的期末考试。之后7月初回家买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并且每天花至少4个小时,注意一些概念的表述和灵活运用,大约20多天过完了一遍——注意要认真浏览和做题,有感想可以在旁边标注。8月15号从家里回到学校,这个时候大概到了第二遍的高数部分还未结束吧,不过这一次过线代时就着重现代讲义上的内容了。大家可以从看课本时总结的规律性的东西标注在线代讲义的相应位置的空白处,这样以后看会更加方便。其实这个时候有了之前看课本做课后题的基础,看全书并不是一件吃力的事情,但知识点多,全书必须全程看,之后的看书过程可能就更顺畅,只是着重记忆一些薄弱环节,全书上的题也可只做自己标注的部分(错题或不会的地方)。10月1号国庆几天我开始做2002年以来的数学真题,这个时候老师讲的那些体系方法开始发挥作用了,做真题没有下过110分,一般早上做题下午对答案的样子。11月初我开始做400题,一天一套,上午做,下午对答案,这个过程更能发现薄弱环节。10天搞定,之前的做真题卷子就已经有了基础,所以这个过程会非常快,有明确思路的题目可以只看答题思路,大题争取自己动手算,这个时候(在之前的课本、全书、660题、400题的基础上)做题速度已经相当快了,当然准确是第一位的。花上20天再整理一下《660》上的错题,大概有十几页的A4纸吧,中间划竖线的那种。这个过程依旧比较麻烦,还是整理思路和知识点的重复记忆,到最后就看这些错题就好了。最后两天做了最近几年真题,那叫个简单呀,大概能到145以上了。但这还不是最终成绩,所以依旧要淡定。到了考场就会发现,考场上做题和平时完全是两个概念,那种状态会很不一样,速度会大大降低,所以平时的做题速度一定要提上去,说白了就是知识一定要掌握很牢。
考研英语方面:
说点儿教训吧。英语我前几个月一直在背单词,背了大概2遍左右,单词是做所有题目的基础,所以大家一定要把这个单词给背好。7月份的时候做真题,每篇阅读都会错上3个左右,无奈,感觉单词都是看着眼熟,就是想不起来什么意思,更别说一句话还要分析语法之类,就更看不懂了,于是重新转战单词,重新再背,再做阅读,可还是收效甚微。所以还是希望大家前期打好单词的基础,这样后边做阅读,新题型等应该都会容易点。后期练习作文的时候就更糟糕了。我刚开始的时候就是背诵历年真题的作文,学习人家的写作方法,写作思路,摘抄万能句型,可悲哀的是我到考试前一天都没写出来过一篇完整的文章,总是写着写着就词穷了,感觉该说的都已经说了,可是字数总是写不够,可能就是因为我一直背别人的文章,没有自己的思路所致。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注意这点,可以借鉴别人的好词好句,但自己看到漫画或题目,也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评论,不然容易写着写着就没话说,因为字数不够而扣分着实可惜。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传感器的基本概念至关重要。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特定物理量或化学量,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传输、处理和存储的电信号的装置。需深入理解其工作原理,比如如何转换能量,如何进行信号调理,以及它们对输入变化的响应特性等。
掌握各种类型传感器的工作机制和应用领域。例如,热电偶用于温度测量,压阻式传感器用于压力检测,光电传感器则广泛应用于光强、颜色、距离等光学参数的测量。了解每种传感器的优缺点,能帮助选最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设备。
再者,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并重。理论部分要扎实,如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漂移等)和动态特性(频率响应、时间常数等)的理解;实践上,凭实验去熟悉各类传感器的使用,增强感性认识,加深理解。学习数据分析和信号处理技术,这对理解和解读传感器输出的数据至关重要。
在复习阶段,建议构建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做题是巩固知识的好方式,但更重要的是理解题目背后的科学原理,不是机械记忆解题步骤。对复杂的计算问题,尝试用图示法或者模型法来简化理解。
关注科技前沿也是提升学习兴趣和深度的有效途径。传感器技术发展迅速,新型传感器如光纤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不断涌现,了解这些新技术不仅有助于拓宽视野,也可能成为考试中的热点内容。
团队学习和讨论也是我个人非常推荐的方法。与同学一起探讨难题,分享学习心得,碰撞出新的思考火花,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