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石大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考的不算高,但在北京这种压分严重的地方也还凑合了。即使你复习得尽善尽美,大概率也就只能比我多考几分。把这些时间花在数学和专业课上,你提高的就远远不止这几分了。我是九月中下旬开始复习的(十月份开始我觉得也不迟)。毕竟内容还是比较多,只不过这样可以稍微轻松些,强度不要太大,看《政治大纲解析》,对于所谓的红宝书,我是这样用的,第一遍,大致浏览,不做笔记,第二遍,对照历年真题把重点标注出来,第三遍,反复熟记标注的地方。我用的是肖秀荣的系列资料,但今年没怎么押中题,所以还是不要抱太大希望在押题上。专业课:整理二版笔记。尝试背诵并默写。回顾课本。分析真题,可以根据真题来大概决定哪些是重点,做到心里有数。 政治,可以开始做1000题了,错题要反复看。
考研数学方面:
我对数学的复习投入最多,源于从小就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复习过程中,我逐渐感到其他科目的学习像是在受苦,而解数学题则成为一种乐趣。如果时间允许,我推荐首先阅读教材。我尝试过粗略浏览,但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于是转向使用复习全书,并在遇到困惑时回头查阅教材。初次研读进度较慢,每天仅能完成十几页。我还购买了660题,尽管只是选择和填空,但我发现解答起来相当吃力,这让我备受挫败,最终选择了放弃。第二次复习后,我意识到选择填空的重要性,于是再次拿起这本书,然而仍然进展困难。我只能借助答案,记录下我不熟悉的方法。很多题目都有相似之处,一旦掌握了方法,难度就降低了。接着,我挑战了400题,难度颇高。起初做模拟题,我首选400题,但它依然让我受挫。于是,我转向真实的试题,发现它们不仅简单,还有规律可循。通过不断做真题,整理错误,找出知识盲区,然后回到复习全书寻找答案。这样,400题对我来说也不再那么艰难了。最终,我在数学上的成绩还算满意。
考研英语方面:
我将长阅读分成两部分,并在之间插入翻译环节,这样做是为了在考试中合理调动大脑。一口气连读四篇长阅读确实负荷过重,别过高估计自己的承受能力。英语翻译成中文的过程引入了母语思考,这实际上给了大脑一个短暂的“喘息”机会。接下来要说的是广泛阅读,我必须再次强调,这种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我自己试过,发现无论是采用广泛阅读还是精细阅读,我在做长阅读时的出错率几乎相同。有时候,广泛阅读甚至比精细阅读的错误更少,因此我能十分钟后完成一篇长阅读。其实,考研阅读颇有些古怪,对于那些思维跨度大的人而言,过度精细化阅读可能是破坏性的,我就是这样的例子。获取信息过多,阅读速度减慢,题目分析得过于深入,反而可能导致错误增多,令人困惑不解。但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工程热力学的核心在于能量转换和效率分析,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第二定律(熵增原理)和第三定律(绝对零度不可达到)。这些基本原理需深入理解并能灵活应用。例如,要清楚地理解热量、功、内能、熵等概念,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掌握各种工质的状态参数及其关系。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蒸汽表、真实气体状态方程等,都是需熟练掌握的内容。理解p-v图和T-s图,能够快速在图表上进行过程分析和计算,这对解决复杂问题非常有帮助。
再者,系统与过程的理解不容忽视。无论是闭口系统、开口系统还是控制体,都需明确其边界条件和能量流动方式。对可逆与不可逆过程,要能区分它们的特点和区别,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判断和应用。
,热力循环的学习是难点也是重点。卡诺循环、朗肯循环、奥托循环、斯特林循环等,不仅要理解其工作原理,还要能进行性能计算。这部分需大量的练习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理论知识要学会应用于实际工程问题,如制冷系统、热机设计等,这样真正理解工程热力学的价值。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结合课本和参考书进行系统学习是必要的,配以适量的习题训练。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寻找相关论文或者教老师,多角度理解和消化。定期复习巩固,形成知识网络,避免临时抱佛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