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技术与方法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中科院(国科大)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天文技术与方法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中国科学院大学天文技术与方法考研经验与备考技巧
考研政治方面:
我是理科生,政治考的不好,我就随便聊聊吧。政治我是从9月份才开始的,到后面真的是很捉急啊!我刚开始的时候就看大纲,看过之后完全不知道自己看了些什么,根本看不下去啊!把思路理了一下,总算知道都在说什么了,然后就是边看大纲边做肖秀荣的1000题,顺便把1000题上的题目都标注在大纲上,之后1000题第二遍,一边背小草,一边看真题,到考试前就是肖8肖4,如果到时候有时间的话,不同的版本的押题卷子都可以拿来做做,整合归纳大题。最后还是建议不擅长政治的童鞋早点开始复习,不要像我一样到最后时间不够用了,搞得很慌张.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的真题至关重要!我个人推崇的是张宇的真题集。我采用的方法是这样的,或许对你也有启发:首先,我会专心致志地完成2004年前的所有真题,并在完成后核对答案。不过,我只是校对结果是否与答案相符,绝不去看解答过程,而是留待次日重做前一天的错题。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2004年的题目。我认为,理解和反思极其关键!做完2004年的试题后,我会进行一次统计,梳理出所有犯错的题目(前提是要控制错误数量)。接着,我会深入剖析错误原因,若是计算失误就得强化运算训练;若是因为公式混淆,则需要重温教材,熟记公式。通过这样的归纳,你能清晰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这就是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我发现这种方法的效果显著,虽然耗时较长,但自2005年起,我在模拟测试中的分数通常都能保持在140分以上,甚至有些年份取得了满分。严格批阅试卷也很重要,对于大题,只要有误,我就全部扣除分数。最后,再做几套张宇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就可以信心满满地参加考试了。张宇的试卷难度不小,我通常能拿到120分以上的成绩。
考研英语方面:
我一直采用分模块的方式复习,首先专注阅读,接着是新题型,再来是完形填空,最终才处理作文。然而,我没有全程模拟真实考试来练习,尽管我能妥善管理每个部分的时间,可到了实际考试那天,我发现时间严重不足,以至于完形填空来不及做,我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只能随意猜测答案。你们千万别重蹈覆辙,别让分数白白溜走。我的客观题只丢了一分,剩下的18分主要失在翻译和写作上。我认为写作占据了大部分的分数,而完形填空和翻译则无需过分操心,多研究历年来的阅读理解文章会更有帮助。我的策略是,每天都坚持限时完成一篇文章,随后逐句翻译,虽然我没把翻译内容写下来(觉得这样做效率低),但我会在书上标记出我不懂的句子,并且查阅解析以理解生词。这样的深入学习大约需要两小时,最后再仔细分析题目,无论是错误还是正确的选项,都需要了解其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说到写作,我记得那些清晨,我在教学楼的顶层诵读,声音回荡,仿佛三天都未曾消散……事实上,我已经很重视写作了,可惜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记忆中的优美句子就像解放西路的美景,当时觉得惊艳,但到考试时却一片空白。至于书法练习,我也尝试过,起初还行,但在紧张的考场上,我的字迹就暴露了原形。如果要练字,务必提升速度,让它融入日常生活!
考研专业课方面:
"信号与系统"主要涵盖了两个核心部分:信号处理和系统理论。信号处理部分,学习了各种基本信号类型,如连续时间信号和离散时间信号,以及它们的傅立叶变换。理解这些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因它们为提供了解析复杂天文数据的关键工具。特别是,周期性信号的理解,如光谱分析,对天文学中的恒星和行星研究有深远影响。
系统理论部分,需掌握线性和非线性系统的特性,了解系统响应、稳定性分析以及滤波器设计等概念。这部分的内容在设计和优化天文观测设备时起到决定性作用,例如,如何构建一个能有效过滤噪声并突出目标信号的系统。
学习这个科目,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理解。例如,将望远镜接收的星光视为输入信号,望远镜系统作为处理这个信号的设备,探讨如何凭调整系统参数来改善图像质量。利用MATLAB或其他编程语言进行实践操作也是提高理解的有效方式。
做大量的习题和模拟试题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帮助熟悉考试格式,也能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团队讨论和分享也是提升学习效率的好方法,每个人的思考角度不同,从他人的解答中获得新的启示。
持续关注相关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也很重要。比如,随着深度学习在信号处理中的应用,尝试理解这些新方法,并思考如何将其应用于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