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地大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知识重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就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是晚饭结束以后就出去读读政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也就半小时的事,读个一两章,然后做个题比如肖秀荣一千题,基本上二十来天能把三本书看个一遍(不看思修就可以)从题里找不足。我做题太晚了,就最后只能做个风中劲草的真题,别做风中劲草模拟题,他那个题太多了,质量还不好,你就做一千题就ok,我是十一月才开始做题的,然后当时就感觉是有点晚了,因为书也没读完。不过真题一定要做,这是必须的,接着我就听了冲刺课,基本上你就可以只复习他上课讲的内容了,我没有看风中劲草那本重点书,是在最后的时候熬夜看的,看完以后做题,发现错的更多,就果断没再看了,不过说实话,他那个强化班的那个厚一点的书还挺有用的,然后老师比较靠谱的,接着就开始做成套的题,肖八,肖四,任四(这个是任燕翔的哈),还有常成的四套题,今年说蒋中挺命中了好几道,所以你们也做做蒋中挺的题。客观题一定要一直做,不能放弃,我舍友做到最后选择题就能对十来分今年考试的时候政治还是不错,所以不要放弃,那些模拟题都只是给你感觉得不能决定。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我是从8月上旬开始复习的,第一阶段到9月中旬,主要任务是翻看自己考研的数学笔记和复习全书第一遍,笔记是课本基本知识点,对于数学一定要把数学课本吃透,不能放过一个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其实考研的绝大多数题目都很基本。全书自己每道题我都亲自做一遍,用折叠卡片盖住答案,会做的和不会做的都做上标记,为第二遍全书复习做准备。对于实在没有思路的题目可以先放过,然后第二天再看直到明白解题思路和用到的知识点。第二遍全书从10月份才开始的,还是从头到尾把全书做了一遍。对于第一遍会做的大都只写下大体步骤,不会做的再详细做一遍,大概到11上旬结束吧。第三遍结合课本进行知识点扫盲,然后做真题,由于时间紧张,只做了一遍,后悔了。后来就又做了合工大五套题,个人感觉没多大用,并且还有错题。就这样晃眼间到了考研战场。建议:数学是拉分的科目,一定要做好复习规划,做到每天都有收获。
考研英语方面:
快速地刷词汇,频繁地重复,即使偶尔忘记也是常态。别在单词学习上偷工减料,多阅读英文文章,比如新闻,那很有帮助。两次过目单词后,就可以着手练习真题了。通常我会每日解决两道题目,注意答题速度,改正错误,查阅翻译,对照原文,并消除陌生词汇。持之以恒,就不会感到太吃力。至于写作,购买一本作文书,背诵、翻译并尝试默写。我还亲自写了过去十年真题的所有作文。自我评估,我的英语基础并不牢固,但猜测的准确率相对较高,然而这在复试的笔试中成了劣势,因此务必要认真背单词,研读文章,提升语感。世间之事皆有因果,逃避不了应尽的努力。此外,掌握时间管理也很关键,平时做真题时就要训练,我习惯先完成作文,然后从头开始,三个小时的时间需要合理规划,控制好每个题目所需的速度。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学基础涵盖的内容广泛,包括材料的结构、性质、制备和应用等方面。在结构部分,需深入理解晶体结构、非晶态结构以及微观缺陷对材料性能的影响。例如,理解金属、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的不同晶体结构有助于预测其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
材料的性质是关注的重点。这涉及到物理性能(如强度、硬度、韧性等)和化学性能(如腐蚀性、抗氧化性等)。凭实验和理论计算,了解不同材料在各种环境下的表现,这对材料的选和设计至关重要。
再者,材料的制备工艺直接影响其最终性能。需掌握各种合成和加工技术,如溶胶-凝胶法、粉末冶金、热处理等,并能按具体需求优化工艺参数。理解和运用相变理论也是这个环节的关键。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是最有效的。对理论知识,除了课堂听讲,自我阅读教材和相关文献也很重要。尝试理解并应用这些理论到实际问题中,比如凭模拟软件进行材料性能预测,加深理解。对实验部分,一定要亲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结果。这样不仅能提升动手能力,也能培养科学思维。
团队合作和交流同样重要。与同学讨论问题,参加学术研讨会,甚至进行小组项目,都能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深化。利用好教师资源,及时教疑惑,他们的经验和指导往往能指引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