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成理工地球科学学院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可以告诉大家,分析题是“纸老虎”,看上去可怕但其实很好准备——每年教育部考试中心有统计数据,绝大多数考生分析题都在25-35分区间内,30分上下特别多,即分析题基本不太可能拉开差距。PS:考点背诵形式与政策这种都大同小异,建议买肖秀荣就行,重点更加突出,排版也更舒服,不过中挺得真题预测很好,基本上每年都有题目预测到,最后五套题我都做了,大题质量出的不怎么样,大部分都是真题预测这本书上有的,选择题可以做下,练下选择题也不错。总得来说蒋中挺只推荐真题预测。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方面:主要死磕李永乐老师主编的《复习全书》,我重点时间用在高数部分,因为考研数学中高数占得分值最大,而且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都属于比较简单的题目,跟着老师一步步学就可以了。三月到六月打好基础。关于教材的话,我觉得适合自己最重要吧,张宇的36讲,题型比较全,难度也足够,会有一点虐。660和1000题大家择一即可,主要是为了查缺补漏,保持手感嘛。真题的话看大家时间安排,时间松就多做几年,时间紧就少做几年,真题还是很简单的,可以增长信心,但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有时候觉得简单是因为全书里做过很多类型题甚至原题。模拟题也是看大家时间吧,如果心理素质不好,建议不要尝试张宇的,题目难度稍微会大一点,可能会打击自信心,但题型还是不错的。第三,我觉得数学也是需要整理笔记的,因为数学的知识点很多,很散,很多题型也是有套路的,你没有太多的时间去一遍遍的翻自己的上课笔记和全书,因为不论哪个老师哪本书总有你不会的东西,遗忘的知识点。所以大家可以看书做题的时候多做个标记,或者记在一张纸上,标明页码,等书过了一两遍以后把一种类型的整理到一起,考前看这个笔记本就足够了。我觉得这是我自己学习的一个经验吧,二战时合租室友也借鉴过我的方法,确实成绩有很大长进。第四,就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千万不要忽略粗心大意这个问题,保证准确率是很重要的。虽然我平时也很粗心,但经过刻意训练以后,起码考场几乎没有失误,只要做了就几乎都对了。数学大概就这样吧,有需要问的我之后再补充吧。
考研英语方面:
至少需要完成4至5轮的英语真题练习,但切记,刷题仅是手段,关键在于深入总结。真题的样式历经变迁,最终会趋于稳定。即使表现不佳,也别让情绪受影响。把2013年至2018年的试题保留到最后,模拟实战,限时完成,并仔细反思。完成后如何继续?不断重复,做,持续做。购买实惠的真题集,不必再斥资购买张剑的书籍,价格不菲。这个过程对英语基础薄弱者来说确实艰难,保持坚韧的心态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2012年以后的真题在难度和逻辑上通常更为友善,你可能会感到相对轻松。
考研专业课方面:
理解基础概念是关键。普通地质学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地壳结构、岩石矿物、地层年代、地质构造、地貌过程等。你需对这些基础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因它们构成了地质学的基础框架。例如,理解地壳的分层结构有助于了解地质活动的本质;掌握岩石和矿物的区别与特性,则能帮助解读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
实践观察至关重要。地质学是一门实地考察性强的学科,理论知识需结合实际观察来深化理解。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去地质公园、矿山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岩层、化石、地质构造,这样直观感受地质现象,使理论知识更具生命力。
再者,掌握地质图的阅读与分析能力。地质图是地质学家的重要工具,它涵盖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学会从地质图中读取地形、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等信息,并能据此进行简单的地质分析,这是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关注地质历史与演化。理解地球的演变历程,如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主要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如何塑造了现在看到的地貌和生物多样性,将有助于你更全面地理解地质学。
多做题、多讨论。凭做历年试题,你熟悉考试的出题模式和难点,也能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参与小组讨论或者找到研友一起学习,互相答疑解惑,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