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师范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选择在大纲发布后开始着手准备政治,我认为这个时间点相当合适,过早开始并不明智,因为政治需要持续学习,否则初期的记忆会逐渐淡化,早期投入的复习时间可能因此浪费。然而,推迟到11月才开始也不理想,那时其他科目复习的压力也会增大,时间会显得格外紧迫。我的策略是,首先通读一遍精讲精练,不做练习,接着第二轮阅读两章精讲精练,并结合对应的1000题进行练习。第三次则是将精讲精练与风中劲草相结合,同时做1000题中标记的部分。我从10月开始关注政治,提前太多并无太大益处,因为它主要依赖短期记忆,而不是深入理解。我选择了任汝芬的序列一作为教材,虽然许多人推崇红宝书的大纲,因其内容全面且权威,但我更倾向于序列一,它的形式更为紧凑,涵盖了重要的知识点,对于不想花费过多精力的人来说足够使用。而肖秀荣的1000题是必做的经典习题集,我大约做了三遍,首次可能会较慢,但能明确标记错误,以便后续有针对性地复习。11月期间,我会穿插阅读风中劲草,它是序列一的精华版,对巩固知识很有帮助。进入12月,你会发现时间变得紧张,每天需应对四门科目,于是政治的学习时间也需要增加。此时,除了重温1000题来巩固知识,还需要借助一个法宝来准备主观题,那就是肖秀荣的最后4套题,这是不可或缺的资源。尽管有些人认为其预测准确性不高,但对我来说,背诵这四套题足以应对大题。关键在于,这些题目的答案涵盖的知识点会在考试中派上用场。由于我在高中阶段学的是文科,所以我在政治上的投入相对较少,但成绩还算理想。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的学习,每个人的体验各异,我本人就对数学颇有兴趣,但我的主要短板在于粗心大意,常常在计算上出错,这在真实的考试环境中无疑是个劣势。因此,尽管我对每道题目都能形成一定解题思路,却总因小错误而丢分。所以,在确保基础知识稳固的基础上,提升计算准确性至关重要。我购买并完成了大量的数学辅导书籍,这个过程中,我不断地购入新的参考书,我个人非常支持通过海量刷题来提升数学水平。然而,刷题之余,总结反思同样不可忽视。总结来说,数学的学习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二是充足的实践训练。积累基础知识需要持之以恒,最终会形成每天定时定量渴望解题的习惯;至于训练,仅仅理解如何解题并不足够,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亲自动手,如此一来,考试中的失误才会减少。我还购买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的《数学解题方法大全》,这本书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但题量极大,如果你对自己的解题速度缺乏信心,建议慎重考虑。即使我认为自己的速度还算快,也只完成了三次。毕竟,题目的数量实在太过庞大。
考研英语方面:
持续努力是学习英语的关键。首要任务就是积累词汇,缺乏足够的词汇量,你的进步将寸步难行。我的策略是:浏览单词书并标出不熟悉的词,接着专注于熟记这些词,逐渐淘汰已经掌握的,而那些顽固记不住的单词,我会单独抄下来,不看中文解释,通过直觉去理解它们的含义。每日坚持背单词,但不必花费过多时间,早晨醒来和晚上睡觉前各半小时足矣。一旦词汇基础扎实,阅读理解就主要依赖于思考,定期练习至关重要,可以与词汇学习相结合。我个人使用的是黄皮书,感觉它与真实试题较为接近,尽管有些题目可能颇具挑战性,每天做一到两篇,每周整合四篇进行综合练习。质量远胜于数量,完成练习后要对照译文,对比自己的理解与原文的差异。对于完形填空和翻译,最好也能同步练习,毕竟实践才是王道。说到写作,推荐准备一些常见的话题素材,大约二十个左右就足够,再多也难以牢记。同时,要设计一份万能模板,最好是结合多个模板自创,以应对各种情况。
考研专业课方面:
“旅游学概论”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涵盖了旅游活动的起源、发展、影响、规划与管理等多个方面。在理解这个学科时,你需构建一个全面的框架,了解旅游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多元效应。深入研究旅游业的发展历程,特别是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脉络,这是基础中的基础。
旅游市场的分析和旅游产品的设计也是考试的重点。要掌握市场调研的方法,理解消费者行为模式,并能按市场需求创新旅游产品。对旅游资源的评估和保护,以及旅游目的地的管理和营销策略也需有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
再者,环境与可持续旅游是的热门话题,这部分内容往往与当前的社会议题紧密相连,需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和政策导向。旅游对社区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也需深入探讨。
至于学习方法,我认为“理论+实践”的结合非常重要。除了课本知识,阅读相关的研究报告和论文提升理论素养。参与实际的旅游项目或者进行案例分析,帮助你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过程中,我建议使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点,这样既能帮助记忆,又能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定期自我测试,如做模拟题或历年真题,检测学习进度并查漏补缺。
小组讨论也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式。凭与同学的交流,你听到不同的观点,激发思考,深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