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工程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工大信息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系集成电路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北京工业大学集成电路工程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对于政治,我的成绩并不突出,但从经验中学习,许多同学都认为不必急于复习,只需等待大纲发布后再着手。然而,大纲通常在9月或10月公布,那时专业课和英语的压力已经不小,难以平心静气地专注于大纲。因此,提前每天浏览上一年的大纲至关重要,这样在新大纲出炉时,你才能从容应对。做题同样是关键,1600题是配套练习,虽然部分同学反馈效果一般,但我推荐《风中劲草》系列的大纲解析及其配套题目,至少要做两遍以强化知识。至于大题部分,肖秀荣的最后四套预测卷以及阮晔编写的59道题是不错的选择,2014年,这本书记住了4道大题中的5道。我个人认为大纲是基础,而《风中劲草》同样经典,务必认真对待。我选择的是肖秀荣的书作为最后的背诵资料,相信其他选择差异不会太大。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倾向于多做模拟题的客观题来找出遗漏点。对于主观题,主要依赖于肖秀荣和任汝芬的四套题进行背诵。当然,那时你会发现专业课和政治都需要大量记忆,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但还是要全力以赴去背诵。
考研数学方面:
实在记不清我已经反复研习了多少次真题,只记得初期是整套推进,后期则按章节(如高数、线代、概率)逐一攻破。尤其是线代和概率部分,你逐渐会察觉到,从十年前的题目开始,出题模式显现出一定的规律。这时,你需要去挖掘并整理这些真题背后的知识点,这是个极其关键的步骤!随着不断练习,后期做题速度自然会提升不少。
考研英语方面:
楼主英语用书:红宝书单词+张剑阅读150篇+英语一历年真题+英语二真题+王江涛高分写作。楼主3月份开始准备考研就开始背单词一直持续到考研,说是背,楼主得背其实就是看或读,包括其他所有科目都是这样,因为楼主不喜欢那样一遍一遍得背回忆,单词看了朱伟的恋恋有词。张剑阅读150我是4月份开始做的,但只做了不到一半,错误很多,每篇5个要错3个,看了答案解析,翻译成中文给我我还是会有选错,有的题完全不敢苟同,觉得毕竟是模拟题可能还是有点问题的,就也没在意,后来索性不做了。然后6月份开始做英语真题,楼主是买的30年真题,先做的80年代的简单的不行,随便做做换了90年代,也不难。后来做2000年往后英语真题,建议学弟学妹可以从2000往后做认真做,还是不错的,楼主每天英语花时间两三个小时,其中接近两个小时都是给单词了,不到一小时做题,所以没做多少题,而且楼主从不死磕,也不翻译句子分析语法成分啥的,只是全篇大概翻译,对对答案,看看错误之处,所以这方面没法给你们经验。10月份开始英语真题第二遍,11月份还在做真题,12月开始背作文了,作文不要背模版,直接背全文。最后今年英语简单,楼主客观题只错了2个完形扣了1分,翻译也把都译出来了,关键点都没错,作文写的感觉也不错。
考研专业课方面:
半导体物理,作为电子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对集成电路工程的理解至关重要。你需对固体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理解,比如能带理论、晶格振动、费米-狄拉克分布等。这些知识点是构建半导体模型的基础,也是解题的关键。
半导体的载流子特性,如电子和空穴的行为,载流子迁移率,以及电导、电阻等基本性质,是你需重点关注的部分。理解和掌握PN结的工作原理,包括扩散电流、漂移电流和PN结的形成,这些都是半导体器件设计中的核心内容。
再者,了解并能计算半导体的一些特殊现象,例如电荷中性条件下的载流子浓度,接触电势差,光电效应,以及晶体管的工作模式等,都是考试中的常见题目类型。尤其要注意的是,半导体设备的特性曲线分析,如BJT和MOSFET的工作状态,这些不仅要求理论理解,还需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和数据解读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推荐使用《半导体物理》(刘恩科版)作为主要教材,它的内容全面且深入浅出。配以适量的习题集进行练习,如《半导体物理习题解析》等,加深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多做一些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难度,这对备考非常有帮助。
我还建议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学习,互相探讨问题,有时候他人的一个角度就能你豁然开朗。实践操作也很重要,有机会,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亲手操作会加深理论知识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