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语北语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北京语言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与复习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我高中是学理科,所以复习时候为了保险,八月中旬就开始复习政治了。复习的时候马原和毛概基本都是靠老师给讲明白的orz,然后反复看书和刷1000题,9月初开始看肖秀荣,出了大纲又看了大纲。1000题很有用,第一遍不要乱涂乱画,因为要刷上三遍。风中劲草的选择题出的太偏。后期市面上能买的模拟题我全买了,刷了选择题,发现还是肖老师的最顺手,任汝芬的也不错。背书的话,肖四是必须的,肖八先出,跟肖四相同的很多,也可以先背。另外有20天20题。最后那一个月,全是在背,感觉大脑不够用了。直到考前一个月开始做冲刺卷,背诵大题。政治按部就班地复习,就不会出错。前期政治复习时间不能太长,不能挤占专业课和英语课时间。越到考前,越要加大政治复习时间配比。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政治属于一门可以“突击”的考试科目
考研英语方面:
从六月份起,词汇积累需要结合阅读理解,因为阅读理解是考试的核心部分。起步阶段,不用急于在试卷上填写答案。起初,不必追求速度,每天完成一篇足矣。我推荐使用张剑的黄皮书,每天一篇的目标不仅仅是完成,你需要将每句都在纸上重写并翻译,先抄录后自我翻译,遇到生词查阅释义,最后对比标准译文,寻找差异。这个过程可能相当具有挑战性,但只要你坚持半个多月,完成十五篇翻译练习,你会清晰地见证进步,无论是阅读速度、翻译技能还是词汇量都会有显著提升。有的阅读教程主张无需完全理解就能做阅读,我个人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如果不理解,如何答题呢?仅仅依赖技巧无法取得优异成绩。对于有一定要求的同学,建议扎实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这样到了后期,你会感到更加从容。同时进行阅读训练时,你可以根据自身英语水平,考虑是否加入语法或翻译课程到你的学习规划中。
考研专业课方面:
中国史的基础知识是核心。从夏商周到近现代,每一个时期的主要历史事件、重要人物、社会变迁都需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秦汉、唐宋、明清三个关键的历史阶段,不仅因它们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也是考试的重点。建议使用权威的历史教材进行系统学习,如《中国通史》等,结合《二十四史》等原始文献进行深度阅读。
掌握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也至关重要。这包括史料的鉴别与运用,历史叙事的构建,以及历史问题的分析等。例如,如何从繁杂的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解读历史现象,这些都是需反复实践和思考的。参考《史学理论与史学方法》等书籍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
再者,要注意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历史不仅仅是过去的事实,更是理解当下世界的钥匙。要学会将历史事件放入大的时代背景中去考察,理解其深远影响。例如,古代的丝绸之路如何影响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近代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等。
历年真题的练习不容忽视。凭做题,你了解考试的题型、难度和出题倾向,也检验自有的学习效果。对错题,要深入剖析错误原因,查漏补缺。
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和心态也很重要。每天定时定量的学习,保持专注,不急躁也不松懈。遇到困难时,及时寻求帮助,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和同学讨论,都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