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航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考研经验与备考诀窍
考研政治方面:
由于起步复习较迟,我在这一科目的投入时间相当有限,导致考试时对题目不够熟悉,往往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答。有一次,面对一道十分的大题,我仅勉强写了两句,因此得分想必不会理想。对于政治,我专心做了1000题,并且背诵了肖四大题(肖八大题只需做选择题)。一定要信赖肖大神的预测,他的大题押题非常准。我还阅读了肖秀荣的知识点提要和徐涛的冲刺背诵笔记,感觉比风中劲草或蒋中挺的资料更为清晰易懂,特别是冲刺背诵笔记,对提高选择题能力特别有帮助。
考研数学方面:
第一遍真题是按年份做,我做了2000年~2017年,用的是张宇的真题大全解,第二遍是按知识点分类做,用的是李永乐的真题详解。思路清晰,很快做对:直接划掉。模拟题是后期提升的必不可少的利器,市面上的模拟题不少,有时间就尽量做,做的越多越好。其他的模拟题都大同小异,可以选择性地做,比如李永乐。第二阶段全书:大三下结束后的暑假开始全书。微积分我用的是张宇18讲,微积分是大头,再加上自己的拖延症,我花了将近一个暑假才把18讲搞定。到了快开学的时候开始的线代,我用的是李永乐线性代数辅导讲义。概率我直接用的李王的复习全书。
考研英语方面:
英语大概是小弟考研的这几门里的最强项了,依然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复习。想说无论是强项弱项都应同等对待,不能因为是强项而因此放松,弱项的话就更应该倍加重视。考研不考听力,主要是阅读和作文,因此我采取的是应试的复习方法。大概从4月份开始做英语阅读真题,从93年的真题开始,到8月份基本做完一遍。期间做了一些模拟题(后来发现完全没必要,真题就够了)。对于单词书小弟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无论多厚的词汇书,只能看进去一、两个list,鉴于此,我在做完20年阅读真题后,结合一些考研班老师的经验(考研真题里的词汇重复度很高),决定把阅读真题里出现过的词汇总体过一遍,当时采用了有道词典的“单词本”功能,把20年真题里的生词全部筛出(一共700左右),然后收录进这个单词本里,并且在之后的4个多月的时间里,时常翻阅(艾宾浩斯曲线记忆法?)。就考试中的效果来说,这种方法很是好用,考场基本无生词,至于作文,小弟背了一个模版,一个模版就完全搞定了。看之后的得分情况,作文基本上给了一个不错的分数。
考研专业课方面:
“材料综合”是一门涵盖广泛的专业课程,它包含了材料学的基础理论、实验技能以及最新科研动态。你需对晶体结构、相变、材料性能、制备工艺等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在理论部分,晶体结构的学习是基础,理解晶格类型、点阵常数、晶向和晶面等概念,这对后续的相变理论和材料性能分析至关重要。对相变理论,要掌握固态相变的基本原理,如扩散性相变和非扩散性相变的区别。
实验技能也是“材料综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并能熟练运用各种材料测试设备,如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这些都能帮助你理解和解析材料的微观结构。熟悉材料的制备过程,如热处理、机械加工、化学沉积等,这些都是实际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再者,关注材料科学的前沿发展也非常重要。阅读最新的科研论文,了解新材料的研究进展,比如纳米材料、功能陶瓷、高分子复合材料等,不仅能够拓宽视野,也能在答题时展现出深度思考和专业素养。
至于学习方法,我建议采用“三步走”策略。第一步是系统学习,按照教材或讲义的逻辑体系构建知识框架;第二步是深度挖掘,凭做题和案例分析来深化理解和应用;第三步是持续跟进,定期查阅文献,跟踪学科前沿,提升自有的研究能力。
复习过程中,记得要做好笔记,整理思维导图,这对回顾和巩固知识点非常有效。保持好的心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充足的休息,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