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关系学院英语口译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京国关国关院英语口译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国际关系学院英语口译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我的复习始于夏日假期。初次阅读教材时,进度较缓且注重细节,第二次则是为了查找遗漏并弥补不足,第三次则是为了进一步稳固知识。我使用的资料全是肖老师的系列,涵盖了精讲精练、1000题、历年真题解析以及最后的肖四、肖八套卷。接近尾声时,大概是十二月中旬,我购买了一些预测题,主要集中于选择题部分,而论述题我自我感觉解答得尚可。有种说法是,掌握选择题就掌握了大局,因为它是最能拉开分数的部分。相比之下,论述题的差距不会太大。对于论述题,我仅背诵了肖8和肖4的重点版本,因为完整答案太过庞大,考虑到后期时间紧迫,简化版更为实际。在冲刺阶段,购买一些预测题来做选择题以检验自己的盲点也是很有帮助的。
考研英语方面:
对于英语学习,词汇无疑是根基,每日积累单词是贯穿至考研前夕的必修课。起初面对浩瀚的考研词汇,我觉得繁杂无章,即便努力记忆,也往往很快遗忘。参加了一次考研英语研讨会后,我采纳了根据记忆规律来背单词的方法。每日处理100个词汇,标记重复学习的日期,遵循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第十五天和第三十天的复习周期。初期阶段,我主要以浏览为主,随着熟练度提升,我会用卡片遮住汉语释义,尝试自我回想单词含义,若一时未能想起,则立即查看译文,以此巩固记忆。这种方法起初成效微弱,但随着深入,效果日益凸显。唯一的问题是,有些时候重复学习的日期会巧合地落在同一天,导致需要复习的词汇数量激增,虽然困扰过我,但我仍然持之以恒。
除词汇外,真题至关重要,而在真题中,阅读理解堪称王道,这绝非空谈。初次备考时,整整一个暑假,我把所有精力倾注于翻译历年真题的阅读篇章,从1997年至2008年,每天下午精译两篇并仔细记录。这个过程锻炼了我的阅读和翻译技能。第二次备考,由于对真题已相当熟悉,我转向研读张剑的英语阅读提升版,标注生词和短语,剖析复杂长句,反复琢磨,随着时间推移,我的词汇量和句子理解力均有所增进。彻底掌握真题中的每个单词、短语和复杂句后,我专注于解析阅读题目的设计,为每个问题归类,并在文中找出关联的句子,梳理出考查点。同时,我也深入分析错误选项,辨别其是否源于信息混淆、文本误解或其他常见的命题陷阱。一旦深入理解,就能一眼识破错误选项,因为考研英语的误导手法具有很高的重复性,这是我在后续的学习中逐渐察觉的。
至于新题型,我主要采用张剑的教材,使用铅笔作答,提前两个月开始练习,完成后擦除重做。至于作文,我从考前两个月开始训练,每天下午撰写一篇,逐步形成个人的写作模板。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英语翻译基础”,这门科目既要求扎实的语言功底,又需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我认为,提升翻译能力的关键在于大量阅读和实践。广泛涉猎各类英文原版书籍,如新闻报道、学术论文、文学作品等,帮助增强语言敏感度,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定期进行翻译练习,从句子到段落,再到篇章,逐步提高翻译速度和准确性。利用工具书如词典和翻译理论书籍,深入理解词汇的多重含义和语境中的微妙差异,也能帮助提高翻译质量。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则考察综合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对写作部分,建议多读优秀的中文文章,尤其是论述文,学习其结构布局和论证逻辑。定期练习写作,从短篇开始,逐渐尝试长篇文章,不断提升自有的逻辑性和条理性。对百科知识,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订阅时事杂志,关注国内外大事,拓宽知识面。复习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领域知识,尤其注意那些与国际关系密切相关的知识点。
在备考过程中,我还发现,找到适合自有的学习节奏和方法至关重要。有些人可能更善于清晨静心阅读,有些人则在夜晚思维活跃。找到高效学习时段,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坚持执行,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无论面对哪一门科目,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必不可少的。保持充足的睡眠,定时运动,保证营养均衡,这些都能帮助在紧张的复习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好的身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