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经济思想史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复旦经济学院经济思想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复旦大学经济思想史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复习政治时候,复习前期每天花一小时看政治,最后一个月冲刺每天分配给政治三小时。并没有放太多精力在政治上,所以最后分数我还是满意的。九月份,每天看精讲精练,完成1000题对应章节的练习,每学完一章,就梳理该章的知识框架、回顾整理错题;十月份,做完历年真题的选择题部分,对照错题解析查漏补缺,月末又回过头把1000题的错题重做了一遍;十一月,开始看真题简答题的解题思路,月底八套卷到手后就一天一套掐表模拟;十二月,最后四套卷的选择题过了两遍,错题集过了一遍,考前一周基本每天都在背大题的思路。十一月底肖八就出来了,做完肖八,我把自己经常出错的那些章节知识,又大致的看了看。十二月九号肖四出来了,就开始背每天下午背半套大题,背了八天。也有人两天从早上到晚上两天背完的,看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四套卷背完之后,就抽出了两个整天又重新把四套卷背了背。考前的下午和晚上又捋了一遍肖四大题,肖八的选择题和肖的时政选择题,很幸运考试的时候碰到了一道时政原题。
考研数学方面:
我于三月中旬启动了数学复习计划,入手了李永乐的复习全书作为起点。初次翻阅时,确实感到有些吃力,尤其是微积分部分,由于大学一年级学习的知识已模糊不清,重新掌握颇有挑战性,再加上全书中的习题难度超越了教材。因此,我决定从基础知识着手,逐步提升难度。第一遍研读全书较为缓慢,有时花费数小时也只能消化寥寥几页,遇到许多难题在所难免,此时不必过于焦虑,因为这是很自然的现象。如果首次通读就能解答所有题目,那就可能低估了李永乐的深度……直到六月底,我才完成了全书的第一轮阅读。
暑假期间开始了第二轮学习,由于之前打下的基础,这次的速度明显加快,很多内容我已经能熟练掌握。接着,我集中精力攻克那些尚未理解的部分,尽管不能保证全部明白,但我会尽力去争取。听课时做笔记至关重要。到了暑假尾声,我已经将全书完整地看了一遍。随后,我用几天时间回顾整理的笔记。紧接着,我购入了一本660题,在第三次阅读全书的过程中,我会在晚上挤出时间做660题的选择题。这时,由于教师已经讲解过专题训练,我发现这些题目并不像他人所述那样艰难。
考研英语方面:
建议依照艾宾浩斯的记忆衰退理论来规划各种学习计划,不仅限于英语,也适用于专业课程或政治理论。可以采用图表等工具,按时间顺序追踪你的复习进度。我个人的习惯是先完成每日复习,再开始新的学习内容,以巩固记忆,确保学到的知识在长期记忆中得以保留,即使临近考试也能避免遗忘。对于新题型和完形填空这类题目,我倾向于在考前半个月左右开始集中做过去三年的真题。原因有两个:一是新题型相对简单;二是完形填空的训练成效可能不太显著。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经济学综合基础是一个涵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科目。对微观经济学,理解市场机制、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以及市场均衡等基本概念至关重要。宏观经济学则需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经济增长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内容。计量经济学部分,理解和应用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统计方法是关键。
在学习过程中,我坚持阅读经典教材,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和伍德里奇的《计量经济学导论》,这些书籍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模型。我会定期做课后习题,以巩固理论知识并提升解题能力。
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会关注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尝试用所学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读,这样既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也能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凭分析实际的GDP数据,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或者研究特定市场的供求关系,理解微观经济现象。
再者,历年真题的研读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复旦大学的试题通常既考察理论深度,也注重实际应用,凭对历年试题的研究,了解考试的重点和出题风格,有助于提高答题技巧。
我强烈推荐参加学习小组或讨论班,与同学们一起探讨问题,互相讲解,这能帮助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点,也能在交流中发现自有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