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工大城市建设学部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北京工业大学土木水利硕士考研经验与备考注意事项
考研政治方面:
我开始准备在10月1以后,用书是红宝书和肖1000题,感觉这两本搭配很好。红宝书很多章,一定要安排好时间,争取1个月搞定,还要结合着做肖1000. 前面哲学、政治经济学部分的题目我认为大家还是多做一些。因为单纯靠看书去理解那些观点、概念(太抽象)很有难度,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大家理解起来会轻松些。对于习题,我觉得在基础复习阶段没必要做“思修”和“时事政治”部分,这两部分在后面模拟题中会出现很多,内容涵盖了常考点。因此,“思修”和“时事政治”部分的复习最划算的是放在做模拟题阶段。做了一定量得选择题后,大家就要把重心放在“时事政治”知识点的积累和练习论述题上了。到这个时候,学校书店会有很多有关“时事政治”的参考书,大家随便选一本应该对当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时事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时事与政治”看完后离考试大概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了,这个时候大家千万不要急躁,大家需要做的是每天早上抽出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去读背“考点识记”(或类似资料),坚持下去,争取把这类资料上指出的一些重要知识点都过一遍、在脑海里留个印象,这样在做大题时才能靠边、踩点。说起大题,大家刚开始时肯定很担心,心理没谱!我当时就是这样,考前从来没有训练将五个大题做完过,做大题时一般只是写一下要点,而且写的那些要点中只有一两个和参考答案对的上。即使是这样,我还是抗过来了。实际考试时,我一个大题只写了一点点。对于考研,很大部分考的就是心态,要有必胜的信心!等大家做了一定量的哲学方面和“毛思和中特”方面的大题后,就要时时关注书店的模拟题了。我建议大家买肖秀荣的四套题和任汝芬的序列四,其中要重点看肖秀荣的四套题,特别是那上面的选择题,当然了,大题也很重要。若时间充裕的话,可以看一下序列四上面的大题。模拟题过完后估计离考试只有十多天了,这个时候就要抢记一些知识点了,也就是狂背!到考前几天大家把以前背过的一些东西再看一下就行了。
考研数学方面:
对于数学,我觉得基础比较重要,所以我开始就开始啃高数课本,书也要从头到尾,全都过一遍,把书上的例题讲解全都弄懂,这样能形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架构,就知道了数学讲的那些东西。课本看完之后,就跟着老师上课,然后做李永乐的辅导书,同步跟进,一遍看全书,一遍做同步练习题,就这么慢慢来。全书看完了,我就开始做题,真题啥的全都做了。最后一个月不停地做模拟卷,我把市场上卖的卷子,张宇,李永乐等的卷子全都做了,大概做了有60套模拟卷子。很多人复习数学喜欢把错题抄下来,但我觉得没必要,我只把错题标记了,之后去看看就行。还有就是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数学复习到后面一定要把不懂的都弄懂,做题时发现有不熟的地方一定要回去翻全书。
考研英语方面:
考研英语和大学英语四六级我感觉关系不大,完全可以通过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来掌握。英语不是突击一下就能解决的,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首先要学会背单词,单词是英语的基础,一定要先学单词再学什么语法和技巧,我认为英语的学习是一个黄金循环的过程。所谓黄金循环,是从单词到长难句,从长难句到阅读,从阅读到题目,从题目到阅读,从阅读到长难句,最后由长难句再到单词的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是先背单词,尤其是高频词汇,一定是考了又考的单词,把单词背得差不多了,拥有一定的词汇量了,再学习长难句,长难句掌握了,就可以开始做阅读了,开始做阅读一定是错的很多的,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把阅读真正理解,这个时候要看答案,看一个问题在文章中对应哪个长难句,再去把这个长难句彻底搞懂,对长难句中的单词重点记忆,这就是所谓的黄金循环。
考研专业课方面: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的基础,它涉及到建筑物、桥梁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和分析。理解力矩平衡原理、剪切力和弯矩图的绘制以及梁的变形计算是基础中的基础。对这些内容,不仅需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需大量的习题练习来巩固。掌握结构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如频率分析和振动响应,也是必不可少的,因这关乎到建筑的安全性。
岩土力学则更偏向于地质和土壤性质的研究。你需理解土壤的物理和机械特性,如渗透性、压缩性和剪切强度等,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进行地基处理和边坡稳定性分析。这里,实验数据的理解和应用非常重要,比如三轴试验的结果解读。对土体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理解也是考试的重点。
在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和记忆并重。对结构力学,我建议先理解基本概念,凭做题来加深印象,遇到问题时,尝试构建物理模型帮助理解。对岩土力学,除了理论学习外,参与实验室的工作或者实地考察也能提供直观的认识。
,我强烈推荐使用教科书和参考书籍相结合的方式学习。教科书上的理论阐述通常比较系统,参考书往往能提供更多的实例和深入解析。利用网络资源,如学术论文、在线课程和论坛讨论,也拓宽视野,提升理解。
定期复习和自我测试是保持知识鲜活的关键。你每周设定一个主题,全面回顾相关的知识点,做一些相关的题目进行检验。这样既能巩固记忆,又能及时发现自有的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