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理工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考研备考指导与经验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技术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从十月底我便着手研读大纲,然而初次阅读并未让我留下深刻印象,很快我就选择了放弃。接下来的时间,我专心听讲并记录课堂内容,直到十一月底,我才决定再次回归大纲,但这回我专注于哲学部分,因为它最为复杂,要求深度理解。真正的背诵工作大约在考试前两周才启动。那时我购买了肖秀荣的精简版资料和最后四套模拟题,全力以赴地背诵了两周,肖秀荣的内容我重复记忆了4到5次。请谨记,此时其他学科的成绩已大致成形,而政治仍有显著提升空间。最终结果还算令人欣慰,我对自己的政治成绩感到满意,毕竟我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在这门课上投入大量精力。
考研数学方面:
数学是关键,对于每个备考数学的人来说,都应将主要时间投入其中。必须投入大量时间来理解概念和通过练习来巩固知识,要以解决问题的心态面对,因为并非每年的数学考试都如2017年那样简单。考虑到教育部在2016年和2018年设置的难度,我们不能排除再次出现类似情况的可能性。我没有选择张宇的教材进行复习,可能是因为觉得某些部分稍显困难,我选择了李永乐和王式安的全套书籍,还附带一本同步练习册和660题集。初次复习就围绕这些材料展开。
重点不在于做多少题,而在于质量。我在7月至10月间将全套书和习题集各看了一遍,每道题都做了两次,接着完成了同步练习册的所有题目。进入10月至11月,我专心攻克了660题中的选择题(尽管名为660题,实际上将近1000题),大约500题,它们设计得很精妙,我做了两遍。填空题部分我觉得较为繁琐,就没做,但我建议有能力的话还是完成,这对巩固基础很有帮助。到了11月至12月,我专注于2000年至2016年的考研真题,全部做完并深入研究错误题目。最后的几周,我购买了张宇的八套模拟卷,并做了最近两年的真题,以保持解题状态。
我个人认为,对我能力提升最大的阶段是在刷李永乐660题和历年真题时,那时我也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解题节奏。考研数学的题量相当大,共有9道大题。我按照顺序解答,这取决于个人习惯,但关键是建立并保持自己的解题节奏,切勿盲目跟从他人,考试中突然改变策略是不明智的。
考研英语方面:
我的不足之处在于写作,尽管考试前做了大量练习,但考场上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事后反思,可能是训练量不足)。这表明,在高压的考试环境中,要撰写出一篇水平较高的作文,并且要求一气呵成、少有涂改,确实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对于英语写作,市面上有很多作文指导书籍可供借鉴,但我推荐不要仅仅依赖机械地背诵模板,而是应该亲自尝试构造句子,我将其称为“模式句”。多动手写作,灵活应用,这样你才能应对各种类型的作文题目。
考研专业课方面:
这门课涵盖了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组成原理四大模块。每一部分都有其独特的重要性,理解和掌握它们是成功的关键。
对数据结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各种数据结构(如链表、树、图、堆、队列、栈等)是基础,算法设计和分析则是提升点。LeetCode和HackerRank这样的在线平台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帮助你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主要涉及TCP/IP五层模型,要理解每个层次的功能和协议。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理解网络通信的实际过程会更有助于记忆。你凭模拟网络环境,例如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来直观地了解网络流量。
再者,操作系统的学习需把握进程管理、内存管理和文件系统三大块。理解操作系统的内核运行机制,比如CPU调度、死锁等问题,以及虚拟内存的工作原理,这些都是常考点。动手操作Linux系统,编写简单的shell脚本,能够加深理解。
计算机组成原理这部分需理解计算机的硬件架构,包括指令系统、CPU工作原理、存储器层次结构等。阅读和理解Intel或AMD的处理器手册会有很大帮助,尽管枯燥,但这将使理解更加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课本,参考书和网上的资源也是必不可少的。MIT OpenCourseWare、Coursera等网站提供了丰富的在线课程,帮助你深化理解。定期做题,进行自我检测,也是提高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