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笔译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师大外国语言文学学院英语笔译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笔译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政治的话不建议太早准备吧,我两年都是在十月份左右政治大纲解析出来之后才开始准备的。用的书主要就是教育部出的那本政治大纲解析,这本书我是搭配徐之明老师的考研政治红宝书逻辑图解来看的,这本逻辑图解可以把政治框架给捋清,尤其是马原和史纲部分。还有搭配肖秀荣老师出的一些辅导书,比如他的命题人1000题就可以用来刷选择题很不错的,政治选择题是最最重要的,这决定了你政治能不能上70分,政治选择题我主要是做了1000题还有红宝书的900题,然后就是历年政治真题的选择题了。大题的话我是觉得没有必要那么早就开始背了,我自己是到考前2个礼拜才开始背政治大题部分的,可以用的材料很多,主要推荐肖秀荣系列的吧,像肖四、命题人八套卷等等都可以最后背一背的,考场上一般都会考一些你背过的知识点,到时候就根据题目来作答了。当然政治的字和保持卷面的整洁还是很重要的,大题方面如果答到点上了,然后写的比较工整应该得分不会很低的。
考研英语方面:
常言道,阅读能力至关重要,既是关键也颇具挑战。我主要遇到了两大难题,一是难以理解,二是理解后答题不准确。我使用的教材是陈正康的英语阅读教程,分为两卷,每卷涵盖了十年的阅读材料,并逐年更新。每卷又细分为三部分,包括真题、阅读翻译和答案解析。由于基础较弱,对于看不懂的部分,我借助词汇书和翻译技巧得以解决。无论选择哪本词汇书,反复记忆就是关键。有些同学抱怨容易遗忘,这其实很自然,就像吃饱了还会感到饥饿一样。唯一的对策就是每日坚持。从三月起,我每天啃三页,直至几乎要呕吐,既耗时又让人昏昏欲睡。我只能硬着头皮,强忍疲倦,用红笔标注重要之处。但我并不书写,那样太过费时,也不适合我。利用闲暇时光,我会翻阅配套的小型单词手册,每次读五页。次日再学习新内容,不复习旧的。大约每过二十页,我会重新回顾一遍。我想强调的是,我在“看”,而非“背”。无需强迫自己去背诵,只需轻松的心态浏览即可。碎片时间因人而异,对我来说,用餐前后、睡前,甚至学习间隙都是阅读的好时机。务必设定计划,比如每天读多少页,量可大可小,但必须完成,切勿拖延。第一遍可能会艰难,但第二、第三遍就会轻松许多。到了九月份,我只需通过小手册巩固即可。关键是毅力与提前准备。那时,不少同学才在九月匆忙开始背单词,感叹光阴似箭,脑力不足。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英语翻译基础”,这门科目既要求扎实的语言功底,又需深厚的文化背景知识。我在备考时,把重点放在了提升词汇量、理解长难句以及掌握各种翻译技巧上。每天我会固定背诵一定数量的专业词汇,并尝试用它们构建句子,提高实际运用能力。阅读大量的英文原著和新闻,增强语感并了解各类文体。我还经常练习英汉互译,尤其是对学术文章和文化类文本的翻译,以熟悉不同类型的翻译实践。我还会参考翻译理论书籍,理解并应用“信、达、雅”的翻译原则。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则更注重综合素质。这个科目不仅测试书面表达能力,也考察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热点的理解。我在准备这部分时,每天都坚持写作训练,包括散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以锻炼逻辑思维和文字组织能力。我会定期浏览国内外新闻,关注社会动态,以便在写作中能有深度的见解。我也会阅读中国历史、哲学等经典著作,积累人文知识。我还参加了一些线上课程,系统学习了百科知识,以拓宽视野。
这两门科目的学习并非孤立的,是相辅相成。翻译技能的提升有助于理解和表达复杂的汉语内容,丰富的百科知识又能帮助更好地理解和翻译英语文本。我在备考过程中始终试图将两者结合起来,凭综合训练,实现两者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