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音乐剧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大艺术学院音乐剧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北京大学音乐剧考研经验与备考方法
考研政治方面:
假如你高中专攻文科,那么九月着手准备绝对是充足的。对于底子较扎实的人而言,十月启动复习也同样合适。在主观题目方面,我热烈推崇肖老师。坦白说,我只精背了他的四套卷,而八套卷则反复阅读多次,即便无法逐字复述,但答题的主要方向已牢记心中。十一月我才开始关注主观题,从历年真题起步,归纳了提问和回答的各种视角,接着只集中精力于八套卷和四套卷。不论跟随哪个老师的指导,主观题都需要背诵,因为考场中会有一些标准表述需要应用,所以事先积累素材是必要的,考试时便能自如地运用。想要取得高分,关键还在于个人对题目的深入理解。这是我备考期间忽视的一点,所以我提议你们抽出时间去仔细研究过去两到三年的真题及其答案,培养解题的感觉,力争达到七十五分以上的目标。
考研英语方面:
复习刚开始就定下计划,不管多忙,每天必须三个小时英语。因为英语这个东西感觉太重要,感觉一天没看都会有点生疏。四月开始我主攻真题,做完了精读每一篇,两天背一篇阅读,四个月背多少算多少,每天做两篇阅读,买了胡敏的阅读,觉得不太好,跟真题比太简单,做了一半就没有做了。我不喜欢看词汇书,所以只是在阅读时看见后面有解释的才背一下,真题上不认识的全部自己查出来背,根据句子来背单词。四个月把真题弄了两遍后开始做专项练习,买了一本完形填空,五天把20篇做完并精读了,做题刚开始时错的很多,做到后面就觉得做完形填空很有感觉了。用的翻译练习书先分类进行了翻译的技巧和知识点讲解,配有10多篇翻译练习,我感觉难度很大比真题难一些,句子和文章都很难理解,很多都读不懂完全不知道如何翻译,每天做完都感觉是到外星球遨游了一圈。用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把这本书搞完,配合着讲解收获颇丰~感觉我英语阅读的质变就是在做完这本书后发生的。翻译做完后又找了一本长难句,因为时间原因只选了第二部分的100多个句子来精读,反复琢磨了两遍,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翻译的技巧。阅读部分因为每天都有做胡敏的阅读题,中午吃饭的时候把星火的阅读当小说边吃边看。专项练习弄完就差不多10月份了,这时候开始把英语减少到了每天1个半小时,我又把真题翻出来,每天读一两篇文章,将标注的单词,短语,句子读读背背,重点琢磨真题答案的思维方式,坚持每天一篇新的阅读练习,同时把以前做过的阅读中遇见的单词复习下,每天复习一篇。差不多弄到11月底,我就开始英语小作文的专项训练,老师把所有小作文的类型总结了出来,真题考过的小作文我就背下来,没有考过的就参考作文书上熟记格式,这样考试就不虚啦,考到啥都不怕!12月份的前两个星期,我又把做过的完形和翻译快速复习了一下,有很多都已经忘记了,不复习不等于白做了么?月末最后两个星期重点是复习近三年的真题。
考研专业课方面:
艺术基础是我深入理解音乐剧艺术的重要桥梁。这门课程涵盖了美术、舞蹈、戏剧等多个艺术领域,要求具备广泛的艺术素养。在准备这个科目时,我注重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如艺术史、艺术流派、艺术家生平等,也凭参观博物馆、观看各类演出来提升自有的直观感受力。我发现,理解和欣赏艺术不仅需理性分析,也需感性的共鸣。我会定期写下观后感,尝试从多个角度解读作品,以此训练自有的批判性思维。
音乐表演艺术则是实践性的体现,它考验的是舞台表现力和技巧。我将大部分的实践时间都投入到了声乐练习、乐器演奏以及身体表达的训练中。对声乐,我坚持每天进行发声练习,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提升音准和节奏感。对乐器,我选了一种与音乐剧常用的乐器,如钢琴或吉他,深入学习其演奏技巧。身体表达,则是凭参加舞蹈课程和表演工作坊,不断磨炼我的肢体语言和表情管理。
在这两门科目中,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平衡。艺术基础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帮助我理解音乐剧的内在结构和意义;音乐表演艺术则我有机会亲自体验和创造艺术。我经常将所学的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反过来,实践中的问题也会驱使我深入研究理论。这种互动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我对音乐剧的理解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