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英语口译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北科大外国语学院英语口译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北京科技大学英语口译考研经验与备考指南
考研政治方面:
大纲解析和肖秀荣1000题配套使用,看一节大纲解析做对应的习题,最好用铅笔做,因为肖秀荣的1000题题目质量挺好可以把不会的再做一遍。对于一些理科生或者政治基础不是特别好的小伙伴那么你的政治可能要稍稍花点功夫多看看大纲解析圈重点段和知识点去记忆和理解。我文科出生而且政治基础还行,当时肖秀荣1000题做完了以后又做了大纲解析配套的1000题给做了后来时间关系也没有仔细去复习。
考研英语方面:
我学习英语的方法比较愚笨,真正开始复习英语是去年暑假,买了本郭崇兴的单词书,具体名字不记得了,就知道是按在考研中出现的频率编排的,例句也都是真题中的原句,我感觉很好。我每天花整个半天在英语上,一直坚持到考研前一天。当时把上面自己不认识的单词,全部用A4的纸超了一遍,每个词后面也抄了个例句。不停的滚动式复习,每天2小时左右,大概到了10月,背了有5遍左右了,然后就放慢了背单词的步伐,但是每天还是看,就是不看那么多。剩下的1个多小时,就做真题的阅读,不是分开做,是每次一口气作完一年的四篇,然后慢慢分析。大概到了10月,全部都做完了。然后开始第二轮,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我把每年的都阅读都逐句逐句的翻译,写再本子上,然后把自己的翻译跟张剑黄皮书的翻译对比,其实这样很好,既锻炼了翻译,又能细细的琢磨每个句子,不放过一个盲点。同时也分析后面的选项,我把整个十年考研题目的每个选项按照主旨题,观点题,细节题,……分类,抄在本子上,带上自己的理解和总结,以探究每种题型的规律。英语阅读一定要好好总结,里面有很多规律,某种程度上说,阅读更考的是一种技巧。这样分析阅读的速度是每2天弄完一篇阅读。这样弄完大概也就12月了,开始准备作文了,我采取的回译,先把原文翻译成中文,再把自己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和原文对比,发现那个差距大的啊,然后更是深切的感悟到文中的好词好句是多么的好。我把自己觉得好的句子都背下来。大概到了12月中旬时候我把学习英语的时间放到了下午,和考研时间一致。语言到最后是靠语感的,所以最后一个月我每天都读,读阅读读作文,每天读1个多小时。同时也经常练习作文,张剑正版的模拟题里面有赠送的仿真题的答题卡,我把复印了十几份,每隔一天写一篇作文,格式怎么布置,大概写多少行,等等,都做到心中有数。其实开头一段和结尾一段都是可以用模版的,万变不离其宗。到最后15天,我开始做张剑模拟题,分数不重要,关键是安排时间,找感觉。要强调的是,在整个过程中,我并没有把新题型和完型翻译弃之不管,我都顺带着看,总结,但没像阅读那样画那么多时间。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英语翻译基础”,这门课程的核心在于实践和积累。翻译不仅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和思维的交融。我每天都会保持一定的翻译练习量,包括从英文新闻、学术文章到经典文学作品的各种文本。我也注重对比分析不同译者的译文,理解他们如何处理语言难点,以及为何如此选。词汇的记忆和扩展也至关重要,我建议使用词根词缀法来记忆,关注词汇的多义性和搭配。还要提醒一点,翻译速度的训练也很重要,因考试时时间紧张,必须做到快速准确。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则需广博的知识面和好的逻辑表达能力。我坚持每天阅读各类中文报纸杂志,了解时事热点,也涉猎历史、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拓宽视野。对写作部分,我会定期进行模拟写作,老师或同学给出反馈,不断修正和完善自有的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至于百科知识,我没有专门去背诵,是凭广泛阅读来积累。我发现,只有真正理解和消化的知识,在需时自然流露。
在准备这两门课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保持好的心态至关重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我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既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也要确保高效的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会积极寻求帮助,无论是向老师教,还是和同学讨论,都能我收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