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辅导培训班全国各号码《今日汇总》-华南理工华南软物质科学与技术高等研究院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与化工硕士考研经验与复习指导
考研政治方面:
针对即将到来的12月(大约30余天),我建议以下备考资料:《肖.讲真题》、《肖4套卷》以及《肖.时政》。这个关键时期的重心是要像秋风扫落叶般专注于解答政治试卷。首先,你可以尝试《肖.讲真题》中最近五年的试题,完成所有选择题,以熟悉真题的风格。对于主观题,不妨写下你的思考和关键点。重要的是,务必仔细阅读后面的解析,理解教师如何深入分析问题和构建答案,并且建议整理这些解析内容。政治大题的关键在于思路准确,否则即使字数再多,也可能只得微不足道的分数,尤其在竞争激烈的地区,评分更为苛刻。因此,掌握正确的答题策略至关重要!
至于《肖.4套卷》,其使用方法可参照《肖8套卷》。关于大题部分,我个人仅背诵了肖四和肖八,没有额外的参考资料,甚至舍弃了一些辅助教材。实际上,我在整个政治科目上的投入时间并不算长,总计约100天,初期每天1.5至2小时,强化期增加到1.5至2.5小时,冲刺阶段则提升到2至3小时。然而,我获得了相当满意的成绩,这与我的学习策略、方向和方法密不可分!对于时政部分,除了肖八和肖四中的题目,还可以参考其他补充材料。
考研数学方面:
人家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这句话一点也没错,数学考得好是很拉分的,数学也是最耗时间的一门课程,我觉得最好应该把数学教材好好的看看,做做课后习题进行第一遍学习,然后就可以上复习全书了,市面上有二李的和李王的,我个人更倾向于二李的,但李王的我在第二年是也看了,看复习全书是个浩大的工程,尽量多看几遍,其实不用全部都会,有些太难考验是不会考的。我看书的时候有不会的题目就想个几十秒,不会的话就立即看答案然后分析为什么我没想出来,然后记住这题的解题过程,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只要可以学好,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到了最后就是大量的做题阶段了,我买了很多题目,有张宇的1000题,汤家凤的1600,李永乐的660等,660题我做的最多,两年加起来应该有四到五遍,虽然题目很难不过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说句实话我是一个没有毅力的人,许多资料我都是开始的时候新鲜,但认认真真完成的好像没有几本,这是我最大的缺点,希望大家不要和我一样,无论哪本习题集认认真真的完成,吃透每一道题就可以考到一个不错的成绩。最后就是冲刺阶段的试卷,历年真题是必不可少的,一定要多做几遍,我做真题的时候是用一张大白纸,选出自己的答案并且把自己的思路和解题过程写上去,然后再修改,到后期有空的时候多看几遍,感觉这样会比较好。
考研英语方面:
准备考试时,很多人都会购买单词书,选择哪家的并不重要,因为犹豫的工夫你已经可以记住两个单词了。我建议选用绿色封面的随机排序版本,这样看起来不会产生厌倦感。刚开始可能会充满热情,但逐渐可能失去兴趣,这时不妨暂时放下,避免因烦躁而产生抵触情绪。过一段时间后重新拾起,你会更清楚地知道自己记住了哪些,没记住的单词可以写在小本子里,单词与释义之间留些空白,方便日后遮挡释义进行复习。这样一来,厚重的单词书就可以被取代,小巧的笔记本可以随时携带,空闲时随手翻阅,遇到做题时的新词汇也可以添加进去,相似且易混淆的词汇放在一起。即使到了考试前一天,在考场门外,你也无需再做大量阅读,此时可以利用时间回顾单词。最重要的是,不要机械地反复朗读单词及其含义,我曾见过有人这么做,真怀疑这种方法的有效性。关键是看到单词能识别,不必硬背意思,遇到陌生词也不必立刻查询,尝试根据语境推测,毕竟考试中总会碰到许多不认识的单词,我们无法一一熟记。
考研专业课方面:
对高分子化学,核心在于理解聚合反应的类型、机理以及影响因素。掌握自由基、离子型、配位聚合等主要聚合方式的特点,特别是它们的链增长过程和终止机制。要熟悉各种引发剂、催化剂的作用,并能分析不同条件下聚合物的分子量控制。高分子的化学改性也是重要的一环,比如接枝共聚、交联反应等,这些都需深入理解和实践应用。
高分子物理部分,关键是理解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这包括链结构(线性、支化、交联)、聚集态结构(结晶、非晶)对性能的影响,如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强度等。理解并掌握聚合物溶液的行为,如Flory-Huggins理论,以及相行为如液晶、凝胶状态等。橡胶态和塑料态的转变,以及高分子的松弛现象,如玻璃化转变、结晶动力学等,都是需重点研究的内容。
学习方法上,我认为“理解+记忆+实践”是关键。深入理解原理,尽量避免死记硬背。例如,凭绘制反应机理图来帮助理解聚合过程。定期复习和整理笔记,形成知识网络,有助于巩固记忆。尽可能多做实验或模拟实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这会极大地提升理解和应用能力。尝试设计实验,预测结果,凭查阅资料验证,这样既能提高问题解决能力,也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还发现,参加学术讨论和研讨会非常有帮助,它能我了解到最新的研究成果,开阔视野,也锻炼了我批判性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利用在线资源,如科研论文、教材补充材料等,也能丰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率。